9月21日上午,我院全科醫學科在門診舉辦“立防立治,無問早晚——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科普義診活動。
70歲王奶奶性格突然大變,總是重復同樣的問題,忘記剛剛做過的事,炒菜不是咸了就是酸了。有一次,孫女看見王奶奶剝完四季豆后,把剝好的豆子全部丟進垃圾桶,留下四季豆外皮,整個人呆呆的,家人呼喚了很久才應聲。剛開始以為奶奶是年紀大反應遲鈍,直到她突然血壓飆升,身體不適,家人才發現她每日沒有口服降壓藥,反而重復服用兩次降糖藥,這才意識到她可能“生病了”,于是帶她來到我院門診就診。
王奶奶患有高血壓病Ⅲ級、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全科醫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肖智權接診后,仔細詢問病情,建議完善相關檢查。隨后,王奶奶的簡易精神狀態檢查(MMSE)得分顯示24/30。核磁共振結果顯示,患者彌漫性皮質萎縮伴雙側海馬受累,左側較右側進展快,神經退行性變可能始于左側海馬。肖智權診斷患者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它最早的病理累及部位是內側顳葉,特別是海馬和內嗅皮質,且患者初期表現為間歇性言語記憶癥狀。
肖智權主任介紹,近年來,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中老年癡呆癥的患者越來越多。阿爾茨海默病,俗稱為老年性癡呆癥,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通常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最初表現往往以記憶障礙為主,后逐漸出現失語、失用、失認、計算力下降、人格和行為改變等表現,日常生活能力不斷下降,最終不能獨立生活,是一種嚴重的智力致殘癥,也是現代社會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當前還沒有藥物可以徹底治愈這種病,但如果能及早發現病情、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并為老人定制一套科學合理的照顧管理計劃,是可以延緩和控制病情的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壽命。
肖智權強調,阿爾茨海默病不等于健忘,初期是“有跡可循”的,前兆癥狀包括:
1.記憶減退:患者經常丟三落四,早期以近事遺忘為主,特別是對剛剛發生過的事情也沒有記憶,似乎事情已完全消失,即使提醒也記不起。
2.智力減退: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認障礙加重,外出容易迷路,不認識熟悉的朋友,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會自言自語,不會計算收支等。
3.性格改變,社交活動退縮:原本沉默寡言的人變得滔滔不絕,原本性格開朗的人變得淡漠少言,情緒大幅度波動,性格變得多疑、易怒。
4.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對日常活動愈來愈感到困難,到后期洗澡、進食、穿衣或是上廁所都可能需要他人幫助才能完成。
5.行為怪異:有的老人會把好吃的藏起來;有的不缺錢卻愛撿破爛;有的跟蹤到兒女的房間里,竊聽甚至是窺視他們在做什么;有的擔心財務被竊東藏西藏……這些都是阿爾茨海默病很特別的癥狀。
肖智權表示,當前醫學上還未找到徹底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通過一些方式預防和減緩其發展。比如維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規律作息;合理膳食與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和壓力過大;選擇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幫助保持血液循環,維護腦部健康;多參加社交活動,與他人交流溝通,保持腦部活力,延緩認知功能的衰退;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并處理可能導致老年癡呆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全科醫學科 彭璐 黨委辦 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