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至,夏正濃,冬病夏治正當時。7月11日是入伏的第一天,我院聯合雨花區雨花亭街道辦事處、雨花亭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于當天下午2:30來到雨花亭街道辦事處“上門”為周邊社區環衛工人送上“冬病夏治正當時”三伏貼愛心體驗會,將愛心和健康服務送到環衛工人身邊。
活動現場,我院中西醫結合科派出10人專家團,并準備了充足的中藥三伏貼,為到場的50名環衛工人提供診治敷貼的愛心服務,還向環衛工人普及了夏季高溫作業中正確預防中暑的醫學知識。
環衛工人吳師傅貼完三伏貼后開心地表示:“醫生說我有腰肌勞損、肩頸酸痛、還有風濕性關節炎,期待三伏貼能有效果。給我貼敷貼的護士好貼心,給我貼了不同的穴位,非常專業,還講了貼敷后的注意事項,非常謝謝這些醫生護士!”
該院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王智芳介紹,夏季“三伏貼”是用生姜、白芥子等溫陽散寒、祛濕活血的藥物配伍,貼敷于相應的經絡穴位上,利用三伏時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經氣旺盛的有利時機,來調整人體陰陽,達到身體扶正祛邪目的,以促進人體健康。三伏貼的適應病癥包括:
①呼吸系統疾病:緩解期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咳嗽、反復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等;
②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脊柱關節疾病:手足關節冰冷、肩周炎、骨關節炎、頸椎病、腰腿痛、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③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產后頭痛、產后風寒癥等;
④兒科疾病:小兒反復感冒、久咳、厭食、腹瀉、遺尿等;
⑤綜合調理:由于免疫力低和內分泌失調所致的各種疾病、亞健康狀態人群的疾病預防。
此次醫院贈送給雨花區環衛工人的三伏貼愛心券,包括頭伏、中伏和末伏的免費敷貼,環衛工人可憑愛心券在中伏(7月21日-7月30日)、加強伏(7月31日-8月9日)和末伏(8月10日-8月19日)期間到我院中西醫結合科門診繼續免費貼伏貼。
“我們希望通過此類活動向環衛工人持續提供愛心服務,幫助他們提升養生保健意識,筑起自我健康防線。”王智芳表示,除此三伏貼,我院中西醫結合科“冬病夏治”還推出了督脈灸、火龍罐、臍灸等特色療法,市民如有需要可到我院中西醫結合科咨詢。
黨委辦(宣)秦璐
“三伏天”避開養生誤區,莫讓“養生”變“養病”
當下,我們進入了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從7月11日正式入伏至8月19日出伏,今年“三伏天”將持續整整40天。“三伏天”更要注重養生,“養對了”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養不對”可能會落下病根,“三伏天”有哪些養生誤區?又應該如何正確養生?
1、“三伏天”有哪些養生誤區?
誤區一:冬吃蘿卜夏吃姜 不用醫生開藥方
正解: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如果理解錯誤,非但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生姜是辛熱食物,陰虛火旺體質不宜吃生姜。
酷暑難耐的季節,為什么還要提倡吃生姜呢?其真正含義是:暑熱天氣,人們都喜歡吃寒涼食物解暑,而過多的寒涼食物會損傷人的脾胃、耗損人體的陽氣,適當進食一些辛溫散寒的食物可消除這些副作用,而生姜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們提倡“夏吃姜”。如果沒有喜食冷涼食品的習慣,或者一直在吃溫熱的食物,那么再多吃姜就會“火上澆油”引起上火。炎熱的季節,適當進食一些涼潤的瓜果以解暑熱之氣,所謂熱則寒之,只是別貪涼過度。
同樣,有人提倡夏季多喝羊肉湯也是這個道理,專家說,夏季喝羊肉湯進補,只適合陽虛之人。大多數人在夏季呈陽盛狀態,喝多了羊肉湯或吃多了羊肉,反而會導致大便干燥、上火。就算是陽虛體質者,夏季進補也需適可而止,不要大補。
誤區二: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
正解:諺語“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道理。但對老年人來說,“夏練三伏”則不太適宜。
夏季在公園、廣場隨處可見暴走的中老年人,雖大汗淋淋仍堅持鍛煉。對此,專家提醒,三伏天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這樣的天氣養生要以避暑為主,靜以養心,多靜少動。大汗會耗傷人體陽氣和津液,酷熱的天氣如果持續鍛煉很容易引起中暑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生。中老年人一定不要在盛夏過度運動,因為出汗多會導致血液黏稠,容易引起心臟病、腦梗等病的發生。
伏天鍛煉一定要避開高溫,在陰涼的地方、涼爽的時間進行,宜做體操、散步、打太極等輕度運動,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不宜運動量過大。
誤區三:多喝綠豆湯 不能喝冰鎮飲料
正解:綠豆湯寒涼,長時間飲用易傷脾胃。
有人一到酷暑季節,每天大量的喝綠豆湯,甚至煮綠豆湯當水喝,不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專家介紹,從中醫的角度看,屬寒涼體質的人,如怕冷、腹脹、腹瀉便稀等癥狀者,不宜多喝綠豆湯,否則會加重癥狀,甚至引發其他疾病。處于月經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綠豆湯,以免傷害身體引發痛經。
對于網傳三伏天里,不要喝冰鎮類的飲料,不然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的養生傳言,專家表示,此說法太過絕對。夏季酷暑難耐,此時喝一點冰鎮的飲料,既可以解暑,同時又讓人覺得舒服,未嘗不可。關鍵的是不能太過貪涼,如果一味用寒涼之品,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損害機體的脾胃功能。
誤區四:夏季需防暑 不存在防寒
正解:夏季防暑是首位,但這并不代表夏季就不需要防寒。對于夏季喜食冷飲、愛吹空調、喜歡貪涼的人來說,防寒也需注意。
專家介紹,“春夏養陽”是夏季重要的養生原則。三伏天,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達到頂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很多反復發作的慢性咳喘、過敏性鼻炎、關節炎等病大多是由于寒邪入侵機體所致。因此,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夏季當心寒邪找上門,一是防止受涼,如洗冷水澡、趟涼水、吹空調等;二是少食冰涼的食物,如冷飲、冰鎮水果等。
誤區五:三伏貼包治百病
正解:三伏貼對于辨證為虛寒型的疾病有效,不適合陰虛火旺者。
如今三伏貼已成為百姓在三伏天養生防病的一個重要手段,有人甚至自行從網上購買,或在一些非正規醫療機構貼敷。專家坦言,三伏貼是中醫內病外治的一種方法,對于慢性咳喘、鼻炎等辨證為虛寒型的呼吸系統或者消化系統、婦科病、虛寒型痛癥等病療效肯定,也有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的功效。但任何一種療法都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包治百病。敷三伏貼之前,一定要提前到正規醫院找中醫師診斷,辨別體質,看是否適合貼。孕婦、陰虛火旺體質者、皮膚嚴重過敏的人都不適合三伏貼治療。
2、“三伏天”這樣養生
第一,養氣。“三伏天”出汗多,導致體力不足,機體功能下降。因此養生尤其要注重“養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
第二,養心。夏天出汗多,更要養心,尤其是有心臟病史的患者,要提高警惕。
第三,祛濕。夏天多暑濕,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容易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因此,要注意袪濕。
第四,清火。人到夏天容易“心火”旺,而這也容易對身體造成消耗。心火有時會導致口瘡、心煩、失眠等病癥,因此要特別注意清火。
“三伏天”來了,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科學養生,健康度夏。
資料參考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