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歲的劉三妹(化名)老人約半年前腹部逐漸增大伴間斷性腹脹痛。她以為是老年“發?!?,就沒有重視。近三個月,老人腹脹及腹痛漸趨明顯,并伴厭食等不適癥狀,這才到我院普外科就診,醫生檢查后發現她左半肝竟埋藏著一枚直徑將近13厘米的巨大肝血管瘤。
據了解,劉三妹家住長沙縣跳馬鎮,平素身體健朗。約半年前,老人覺得自己腹部逐漸增大,偶爾還有腹脹腹痛,她以為是長胖了,就沒有特別在意。今年9月初,自覺難以忍受,且伴有腹脹、腹痛、厭食等癥狀,由兒子陪同至當地醫院,完善檢查后考慮“肝占位:腫瘤性病變可能性大”。一見“腫瘤”二字,劉女士頓感不安,立即轉診到我院普外科進一步明確診斷。
“入院后,我們通過CT、核磁等相關檢查,結果發現患者的左半肝竟埋藏著一枚直徑將近13公分的占位性病變,不過從影像學特征來看,其為惡性腫瘤可能性不大,診斷上更偏向于肝血管瘤,但瘤子幾乎占據整個左半肝,有將近一半突出肝臟表面,因此壓迫臨近的胃腸道,引起患者腹脹、厭食等癥狀。”據普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謝開漢介紹,如此巨大的瘤體,倘若上腹部受到外力擊打、摔倒,甚至用力咳嗽、排便等都可能使其破裂導致腹腔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是顆名副其實的“不定時炸彈”。

普外科肝膽胰組的專家對患者病情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和分析,認為患者左肝血管瘤瘤體巨大,造成壓迫癥狀,并隨時有破裂出血風險,計劃為其盡快實施手術治療?!坝捎谶@枚瘤體緊貼肝后下腔靜脈、中肝靜脈等大血管,稍有不慎將導致血管損傷引起術中大出血,手術難度非常大。而且對于良性病變,在切除瘤體的同時是否能盡可能多的保留左肝正常組織,對手術醫師的能力也十分考驗?!敝x開漢主任介紹,醫療團隊為患者制定了詳盡的手術計劃和應急預案,最大程度地確?;颊呤中g安全。近日,謝開漢主任帶領手術團隊為其實施手術,由于患者體型偏胖、瘤體巨大,手術空間極為狹小,暴露困難。術中,謝開漢主任遂采用第一肝門分次阻斷的方法,使瘤體體積縮小,再耐心仔細地分離,保護好瘤體周圍的大血管,順利地將血管瘤完整切除,這枚“炸彈”終于被拆除,并成功保留了周圍剩余的正常肝組織。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觀察數日后即可出院。
謝開漢主任表示,肝血管瘤是一種肝內大量動靜脈血管畸形構成的團狀結構,是肝臟常見的良性腫瘤,其中女性多見。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激素水平、肝內毛細血管感染等,女性青春期、妊娠、口服避孕藥、接受雌孕激素治療等人群可能易發此病。謝開漢主任提醒,大多數肝血管瘤體積小、無癥狀,可無需手術,但應至少6個月復查一次肝臟超聲,動態觀察血管瘤的變化情況。當瘤體較大或增長迅速時,可出現腹部包塊、胃腸道不適、瘤體破裂出血、壓迫臨近器官等癥狀。體檢提示血管瘤可能時,或出現上腹部不適、腹脹、腹痛、食欲減退、惡心、噯氣等癥狀時,應及時來醫院就診。有癥狀的肝血管瘤或瘤體直徑大于10公分,建議手術治療。
普外科 易彥博 黨委辦(宣)符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