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繼呼吸、血壓、脈搏、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它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需要強調的是,慢性疼痛是一種疾病,不僅僅在于疼痛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慢性疼痛中,長期的疼痛刺激可以促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理性重構。隨著生活、生產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疼痛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如退行性變(老年化):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膝關節痛、足跟痛;運動損傷肌腱病:網球肘、腱鞘炎、跟腱痛(跟腱周圍炎、跟腱末端病)、膝關節疼痛(肌腱末端病)……那么,有什么解決的辦法呢?止痛“神器”體外沖擊波治療儀來幫忙。

“丑主任,昨晚我的肩膀又疼的厲害,最近老是半夜被痛醒,實在是愁死我了。”55歲的張阿姨滿面愁容地向運動醫療、關節、骨病科丑克主任訴說著她的“痛”。丑克主任立即對張阿姨進行了相關的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確診張阿姨為“勞累性肩袖損傷導致的黏連性肩周炎”,原因是粘連的肌腱或關節囊等軟組織受到牽拉時,產生的劇烈疼痛。
張阿姨曾試過局部按摩、理療、外用擦劑、敷貼劑、熱敷、針灸等一系列治療,但疼痛只是略有緩解,效果并不顯著,直到丑克主任建議她使用沖擊波治療儀進行治療后,張阿姨表示疼痛感有明顯減輕,當晚安睡一夜。后經連續5次沖擊波治療后,張阿姨疼痛情況得到顯著改善,左肩活動范圍明顯增大。目前,張阿姨的疼痛癥狀已基本消失。
二胎媽媽楊女士,今年33歲,月子期間時常出現頭痛、腰痛、腳踝痛,尤其是上下臺階時疼痛加重,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經醫生確診為產后腰背痛,后采用沖擊波治療,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后,疼痛明顯改善。楊女士連連夸贊這種止痛“神器”——體外沖擊波治療儀,效果真的不錯,直接針對疼痛下手,隨做隨走,方便快捷。
孫女士是某大型超市的營業員,經常穿著高跟鞋不停地穿梭在商場,起初只是路走多了足底有點疼,但近一個月來疼痛加劇,尤其是在休息、久坐之后,甚至正常行走都困難,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在外院就診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孫女士也曾采取過熱敷、傷膏、止痛藥、針灸等治療,但效果均不佳。后經朋友介紹,在我院關節外科門診做了兩次沖擊波治療后,疼痛明顯緩解,現已回歸工作崗位。
以上案例比比皆是,眾多患者通過我院最新引進的體外沖擊波治療儀獲得了良好的療效,下面就帶大家一步步揭開這臺高科技止痛“神器”的神秘面紗吧。
一、什么是體外沖擊波?
體外沖擊波療法是根據現代醫學理論,運用沖擊波力學能量在肌肉、關節、骨骼等深層組織產生空話效應、應力效應、成骨效應、鎮痛效應,從而松解組織黏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康復。
二、沖擊波治療的適應癥:
1.頸椎病(頭痛、眩暈、頸肩背痛、上肢麻木疼痛)。
2.顳頜關節炎(咬東西時面煩部痛)。
3.肩部:肩周炎(肩關節痛、活動困難、時常夜間痛醒)、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鈣化性崗上肌腱炎、肩袖損傷等。
4.肘關節肱骨內/外上髁炎(網球肘、高爾夫球肘)。
5.腕、手指關節疼痛(腱鞘炎、切帶損傷)。
6.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腿痛、麻木)。
7.腰肌勞損(勞累后腰部酸痛)。
8.骶髂關節錯構(突發腰骶部劇痛,難以行走,嚴重者翻身困難)。
9.盆底肌痙攣(久坐后屁股疼痛)。
10.膝關節痛(膝關節半月板/韌帶損傷,髕骨關節病,骨性關節炎)。
11.踝關節痛(踝扭傷、關節韌帶損傷)。
12.跟腱炎(行走時腳后跟疼)。
13.足底筋膜炎(俗稱“漏底風”,晨起或久坐后走第一步時腳底痛)
三、沖擊波治療的副作用:
沖擊波治療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組織的紅腫、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絕大多數都是一過性的,治療后1-2天就可以緩解或者消除。所以無需對沖擊波治療心懷恐懼,從國內外眾多報道來看,沖擊波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療軟組織慢性炎癥、骨折延時愈合和疼痛等疾病的手段。
四、沖擊波治療的禁忌癥:
主要包括腫瘤、孕婦、出血傾向和凝血障礙的患者、血栓、小兒骨骺區、急性炎癥等,還需要避開頭面、肺區、腎區、脊髓等組織或器官。所以,沖擊波治療需在醫師和治療師明確診斷和正確操作下進行才能保證安全有效,切不可擅自操作。
五、沖擊波治療的療程:
沖擊波治療一般5-7天進行一次,3-5次為一個療程。患者不用每日往返奔波,單次治療的時間短,效果好,患者依從性高,是一種安全、便捷、省時、有效的治療方法。
運動醫療、關節、骨病科 歐陽麗梅
黨委辦(宣)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