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早在 1948 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之時,憲章中對于健康的定義即為“健康不僅是身體方面沒有疾病,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作為醫者,不僅要關注人的疾病,也要關注人的心理、情感。為提升廣大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共情能力、自身職業精神、親和力(信任關系)和自我行為的反思,從而進一步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院報特開《診療手記》專欄,誠邀廣大醫護人員說一說在診療過程中的那些感觸與心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實,當我們在溫暖患者的同時,何嘗不是溫暖自己,甚至治愈自己!
——編者
【診療手記①】腫瘤患者,規范化治療比止痛更重要
“醫生,請您給我爸爸開點止痛藥吧。”
“他有什么不舒服嗎?”
“呼吸困難、咳嗽,右側膝蓋有點痛。”
家屬遞上病歷,我一看,患者在省內一家三甲醫院門診做了支氣管鏡和CT,病理顯示“小細胞肺癌”,CT提示“右肺門腫塊,包繞右主支氣管,上腔靜脈,縱膈4、5、7、9組淋巴結腫大。”尚沒有完成腹部超聲、顱腦檢查和全身骨掃描等。由于腫塊包繞大血管生長(上腔靜脈和肺門血管)而沒有手術指征,家屬或/和患者認為其它腫瘤治療手段意義不大,僅在一個縣城中醫院治療了幾天就回家了。
“怎么不住院呢?”
“我爸爸不愿意做化療。”
“為什么不愿意做化療?”作為臨床醫生,我深知,對于沒有手術指征的患者,只要病理診斷明確,患者的體能狀況(PS評分)允許,化療就是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可立即執行且有效率很高。
“家里有兩個親戚,做了化療之后還是去世了。”
我感到很無奈,這又是一個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疾病,或因各種原因,對腫瘤治療認識有偏頗的人,已經延誤治療2個多月了。
患者目前的疼痛,按量表評分標準,就是2~3分的疼痛,且他手里還有非阿片類止痛藥,根本用不上另外開或者升級止痛藥。患者當務之急是要解決主要矛盾,了解需要馬上做什么治療,而不僅僅像家屬所理解的,癌癥就是疼痛,現在不痛以后會痛,應該儲備止痛藥,開口閉口只談止痛藥。
一個不能正確面對自己疾病的人,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顧慮和障礙,我想勸說患者家屬接受規范化治療,沉思良久,竟不知如何開口。
首先,患者目前的檢查還不完善,比如骨痛,還沒有做骨掃描和磁共振,不能確定是否真有骨轉移,也不能準確地進行臨床分期,不利于做全盤治療決策。
第二,當前患者的問題主要是呼吸困難和咳嗽,沒有手術指征,化療是關鍵,如果是局限期,先做一兩個周期化療,就盡快行局部放療,80%的患者能獲得腫瘤緩解。
第三,化療的確有副作用,但對疾病而言,絕對不會幫倒忙,不會因為化療無效而加重病情。
第四,退一萬步說,如果患者本人強烈反對化療,現在呼吸困難又很重,也可以先做姑息放療減輕癥狀。該患者的呼吸困難主要是由腫瘤壓迫氣管和大血管所致,不是疼痛導致。如果不進行針對性治療,腫瘤進一步生長,壓迫加重,將演變成一種臨床常見的腫瘤急癥——上腔窘迫綜合征,從而窒息死亡。放療屬于一種局部治療,副作用很小,對于腫瘤包繞上腔靜脈生長、尚能平躺的患者進行適當干預,能有效預防上腔窘迫綜合征的發生,延長患者生存期。
第五,患者現在的疼痛屬輕度,暫時使用非阿片類止痛藥就可以了,不用升級,法律不允許也不能儲備目前不需要的止痛藥,所以我無法再給患者開止痛藥。
家屬似乎聽懂了一點,但又似乎沒聽進去,并不是很關心我對患者的病情分析和檢查、治療建議,只關心止痛藥,見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便失望地離開了。我想,腫瘤患者需要規范化治療,醫生也需要幫助患者及家屬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 王桂華
【診療手記②】腿痛并非“風濕”,耐心詢問找到病根
風濕免疫門診永遠是繁忙的,剛送走一位類風濕關節炎的奶奶,門診叫號器一響,進來一位農民模樣的大叔,高高大大的兒子陪著他。
大叔面色痛苦,但走進來的步子還蠻穩健,這種狀態跟平日接診的痛風和關節炎患者不大一樣,后者往往行走遲緩,或者走路一瘸一拐。
大叔說:“醫生,我在田里干了幾天農活,受了濕氣,沒休息好沒吃好,發了風濕病,這左腿痛得厲害。在家里吃了些風濕骨痛藥,不管用。”
我要他指出最疼痛的地方,他含糊地指了一下左腿:“就這條腿痛”。我說:“您是大腿根疼痛還是膝蓋疼痛?腳脖子和腳背痛不痛啊?”他說:“就左邊這條腿痛呢。哎呀,醫生啊,你不要問那么多,趕快給我開點風濕病的藥吃,家里還等著我開工呢。”我堅持問了他好些問題,吃喝拉撒、有無過敏、有無其他的不適等等。大叔耐著性子一一回答。
不對勁,他的疼痛特點與常見風濕病疼痛特點不符合。一般來說,風濕免疫病引起的疼痛是慢性的,病程多數為2個月以上,疼痛的程度時輕時重,部位也是此起彼伏;而這位大叔的疼痛起病比較急,1周之前人還好好的,舒舒服服的,但自打“受了濕氣”以后,左腿的疼痛非但沒有絲毫減輕的趨勢,反而越來越痛,由起初的隱痛發展到針扎一樣的陣發性癢痛,患者坐立不安,我想,只有神經性疼痛才有這樣的威力啊。
在詢問快結束時,大叔徹底失去耐心,他催道:“醫生啊,求求你,要開什么檢查盡早開,我這大腿又痛又麻又脹,不能再等了,我要馬上吃風濕藥!”我沒急著開風濕病檢查,而是請患者兒子幫忙,把他父親的長褲往上提起,摸摸足背,嗯,動脈搏動良好,皮溫正常。
初步體格檢查,大叔膝關節以下的部位沒異常,問題應該出在膝關節以上。再次拜托他兒子,把診室門關上,請患者把長褲脫下來。啊!果不出我所料,患者左側大腿赫然分布著大片紅色的皮疹(見下圖),我用手電筒去照,不規則的紅斑就像魔獸世界的地圖,上面“盛開”著一小簇一小簇的水皰,透亮密集的小水皰在手電筒的照射下,反射著光芒。
果然,這位大叔的腿痛不是“風濕”,而是帶狀皰疹導致的神經性疼痛。弄清了真正的病因,治起來就有底了。帶狀皰疹,是一種叫做“水痘-帶狀皰疹”的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在人體勞累、受涼、精神打擊等情況下,它會偷偷侵犯并傷害神經和皮膚,導致患者的肢體或軀干出現密集水皰、產生如針扎或燒灼樣劇痛,可能還伴有刻骨的癢痛,就像咱小時候被毛毛蟲蟄過的感覺一樣。
腿部的帶狀皰疹病毒很狡猾,在初期起病的時候,它不會出現在皮膚上,只是會產生一陣陣令人感到難以忍受的疼痛。讓人誤以為是骨痛、肢體疼痛或者關節痛,過了幾天,病變逐步發展,在腿部受損的皮膚表面就一簇簇地“開放”出密集的小水皰,遠處放眼一看,就是片片紅斑。
有經驗的皮膚科醫生會給患者上藥,減輕病毒感染和緩解疼痛,初期治療需要抗病毒藥物,還得用一些止痛的藥物。皮疹一般在7~10天內逐步好轉。但大約20%的帶狀皰疹患者,會出現長期的神經性疼痛,此時需要疼痛專科醫生協助治療。
患者以為的勞累和“沾了濕氣”后出現的腿痛,其實并不一定是風濕腿痛,而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其他原因。在臨床上,我們醫生不要一味聽從患者的“要求”,而應該認真詢問、細心觀察,找到病根,對癥下藥,真正為患者減輕痛苦。
風濕免疫門診 副主任醫師 羅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