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2年全國高考迎來首個考試日,在全國新高考Ⅰ卷語文作文試題中,要求考生圍繞“本手、妙手、俗手”3個圍棋術語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對圍棋而言,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對醫學而言更是如此,因為性命攸關!那么作為醫護人員,又是如何來解答這道作文題的呢?
圍棋可以重來,生命卻不能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神經外科醫生,你所掌握的本領域中的各種疾病的診斷、治療、手術基本功等就是我們的“本手”,也就是前輩們總結的經驗。記得我最開始的動物實驗是縫合豬的肝臟,到后來在天壇醫院學習縫合大鼠的頸動脈,回到醫院后繼續練習吻合雞翅動脈。從觀摩大師做顱內外動脈搭橋到老師們手把手的傳授經驗技巧,最后自己主刀動脈吻合手術,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積累的。從主刀簡單的一類、二類手術,到以三、四類高難度手術為主的過程,也是每一個神經外科醫生成長的必經之路。
醫學是個高速發展的學科,過去所學的知識也在不停地被更新。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改良或全新的方案,最終受益的是廣大的病患,這才是外科的“妙手”。一個全新的方案可能是某一個瞬間的靈感,但是絕不是零基礎之上的突發奇想,而是在熟知當前領域的最新理念后的更進一步思考。醫學的想法要成為操作的常規需要嚴格的認證過程才能最終在患者身上實施。
那么在醫學上有沒有“俗手”呢,這個當然是客觀存在的。一個所謂的創新如果是建立在無知的基礎上的,那個這種所謂的創新最終不僅不能成為靈丹妙藥,反而會成為毒藥。一個如果連一、二類手術都不能勝任的主刀直接去主刀四類手術,結果大概率會是個災難,這種“俗手”的代價是任何醫生都不能承受的。圍棋可以重來,生命卻不能,所以需要慎之又慎。
神經外科 樊天禹
醫生的“本手”更需扎實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
作為一名胸心外科醫生,每天與“心肺”打交道,其兇險不言而喻。當年我的老師說,你必須完成一百臺開關胸操作,建立一百臺體外循環操作,我才讓你做心內操作手術,我想這是老師對我作為一名心外科醫生“本手”階段的訓練。因為醫生是與死神博弈,因此醫生的“本手”更需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
但醫學是理論與經驗相結合,日新月異;疾病又千變萬化,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本手”階段!胸外科醫生遇見最多的是“肺部結節(腫塊)”,如何從形態各異的肺部結節中給病人一個合理的診斷與治療?那要求我們必須成為“妙手”。
記得幾年前我接收了一名年輕病人,肺部多個結節,反復咯血,如果是一名“本手”醫生,根據檢查也許會認為這是結核、支擴、炎癥。但為什么多家醫院抗結核、抗感染治療無效呢?“本手”醫生也許束手無策了!但我不甘于此,于是反復思考,查詢大量文獻資料,追詢何種疾病引起咯血,又用何方法診斷,最后范圍逐漸縮小到“肺血管炎”。我在穿剌未明確情況下,后來終于通過手術活檢明確診斷。所以醫生從“本手”到“妙手”的過程,是“學習、思考、經驗、鑒別、創新”的過程!
胸心外科 楊繼承
厚積薄發,昨日之積必成今日之光
作為醫務工作者,初下臨床時,我便是“本手”。那時的我懵懵懂懂,卻對護理工作充滿熱情。面對復雜的醫學理論知識和繁多的護理操作我刻苦學習,我知道只有腳踏實地苦練基本功,把每項操作做熟做透,才能減輕患者的痛苦,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十幾年如一日的“本手”心態,鑄就了我扎實過硬的專業素養,讓我從臨床工作中不斷摸索,尋找共性,創新思維。也為我集聚了“妙手”的能量。于是面對多次的護理知識和技能競賽,我發揮自己獨特的理論優勢和操作技巧,用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的人文關懷脫穎而出,榮譽紛至沓來:長沙市應急技能競賽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個人技能操作一等獎,湖南省急救技能競賽心肺復蘇組特等獎,全國急救技能競賽心肺復蘇組三等獎等,并被授予2019年長沙市優秀青年崗位能手,長沙市百優工匠等稱號。“妙手”是創造,是提升,但如果“本手”還未做好就急于求成就難免會落入“俗手”。所以厚積薄發,昨日之積必成今日之光。
急診科 李媛媛
三次會診,三招妙手
禮拜一午3點,中年女性,額頭腫塊一天,質硬,超聲顯示前額帽狀腱膜下方一個稍高回聲結節。沒見過,什么玩意?速請本科室曙哥會診!在我還在反復追問患者是否有外傷病史時,周曙教授在背后輕飄飄送來一句:脂肪瘤,現在沒空,晚上發資料給你!當我晚上看到周曙教授發來的中英文資料、圖片和病理結果時,我恍然大悟。
禮拜二下午3點半,距離上一次會診僅過去了24小時。青年男性,高血壓,腎血管檢查,腎動脈主干和段動脈血流低阻,最低的只有0.3,檢查腹主動脈也低阻,高血壓不是高阻力指數嗎?聶老師呢?快去叫人!聶紅軍教授慈祥的話語總是讓人如沐春風:你看看病人的主動脈弓!果然,主動脈縮窄,這不是典型的近段狹窄,遠端低搏動嗎?這個我會啊,怎么想不到!
接二連三的打擊容易讓人陷入沉思,記得張敏老師剛從北京進修回來的時候幫我復查一個新生兒時說這個膽囊形態一看就不好,是個膽道閉鎖,我還在一臉驚恐的狀態,這個要是復查還漏診了可咋辦呀!
這些老師面對疑難病例屢有“妙招”絕非偶然,“火眼金睛”的功夫都是基礎知識扎實,“本手”熟練的結果。本手熟練了哪怕第一次見到這些疑難病例,也會思路清晰,知識面廣闊,這時“妙手”的出現就水到渠成了。
超聲科 金林原
圍棋中的急診人
平素喜歡觀看圍棋比賽,也被《棋魂》褚贏為追求“神之一手”的癡迷和執著所感動和吸引。其實一名訓練有素,功力深厚的急診科醫生也是這樣煉成的。
作為一名工作近十年的急診“老口子”,時常記得剛上班的那種青澀和懵懂,遇到呼吸困難或意識喪失甚至猝死的患者,需要氣管插管、心肺復蘇時,經常手忙腳亂,狼狽不堪,幸而身后常有科里高年資上級醫生和經驗豐富的護士姐姐們鼎力相助,順利度過難關。那時自己深感理論欠缺,搶救技能生疏,下班之后對著模型苦練氣管插管、心肺復蘇、電除顫等必殺技,購買了幾本大部頭書籍悶頭深讀。
隨著自身業務逐漸熟練,遇到諸多危急癥,我都會認真詢問病史,仔細查體,做到沉著穩重,處亂不驚,決斷準確,常讓患者脫離危險,獲得好的療效。隨著醫學手段的發展,ECMO等高新尖技術也得到廣泛的應用,作為急診人,必然緊跟前進的步伐。今年半年來近4例ECPR的成功,通過ECMO的妙手將幾名年輕的患者從死亡線里挽救回來,這是對急診人最大的肯定和褒獎。
不管怎樣,避免“俗手”,堅持“本手”,初心不改,達到高峰,“妙手”自然會來,急診人會繼續腳踏實地的下好這盤棋。
急診科 曾昭
只有掌握了針灸本手,才能創新更多針刺妙手
我科搬到北院后,各種骨關節病、軟組織勞損成了主要病種之一,針灸成了主要的實治手段。剛開始扎針時,常局部選穴和遠端選穴,效果時好時壞。我又嘗試用“靳三針、一針療法、黃帝內針、手針”等其他針刺法,療效亦未見明顯提升。一次外出學習,我接觸到了浮針療法。其清晰的原理、明確的適應癥、禁忌癥、安全性,通過行針手法體現的突出療效,深深吸引了我,黑暗中的我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特別是診斷明確后,它的療效是可復制的。同時浮針也給我提供了一種新的診治疾病的思路,那就是永遠不要忽視肌肉在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曾收治一位男性頭暈和復視患者。經過顱腦頸椎磁共振、頸部血管彩超、經顱多普勒等檢查后,診斷考慮“腔隙性腦梗死”,予以針刺頭頸部相關穴位,改善腦供血、抗眩暈等治療后未見好轉。仔細詢問患者和觸診后,了解到他有頸部脹痛,體查發現其頸前胸鎖乳突肌僵硬,觸痛明顯。兩次浮針治療后,患者頭暈復視完全消失。這就是典型的胸鎖乳突肌緊張壓迫頸動脈引起的癥狀。
開展浮針治療兩年余,由最初的治療頸肩腰腿痛,到胃痛、眩暈、便秘、痛經等內科疾病。有些同道開拓到運用浮針治療不孕、股骨頭壞死、腸上皮化生等疾病,療效很好。看似奇妙,實則是醫生扎實的針灸基本功,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不斷擴展創新。只有掌握了針灸“本手”,才能創新更多針刺“妙手”。
中西醫結合科 黃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