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當代青年有責任、有擔當的無私奉獻精神,展示我院青年獻血者、志愿者風采,引導更多青年加入無償獻血者隊伍,院工會、團委、輸血科在全院組織開展“奉獻熱血 激揚青春——尋找最美獻血者、志愿者”主題征文活動。全院職工積極響應、踴躍參加,由黨委辦、院辦公室、內部監督科、門急診管理辦公室、醫技一聯合黨支部組成評審小組,對收到的稿件進行了盲評。共評選出10篇優秀作品,其中,一等獎2篇,二等獎3篇,三等獎5篇。這些文字生動記錄了我院青年有責任、有擔當的無私奉獻精神,展示了我院無償獻血者、志愿者無私奉獻、熱衷公益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風貌。
角色轉變 初心不改(節選)
1999年,我成為一名光榮的無償獻血者。
2002年,車禍外傷的父親成為無償獻血受益者。
2014年,我成為醫院獻血活動的倡議者和組織者。
回想與無償獻血結緣的22年,變了的是時間和角色,不變的是對血液、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2014年,我在醫院宣傳科工作。春節過后,泌尿外科護士長楊東華憂心忡忡地跟我商議,科里有個老人急著做手術,但全市供血緊張,而家屬因患肝病、精神病等全不符合條件,無法進行互助獻血。經過一番商量,我們決定組織一次院內互助獻血,充當老人的“臨時家屬”。2月19日,我和楊東華及科室2名護士冒著大雪,挽起袖子為老人互助獻血。手術順利完成,但與預料的一樣,老人術中失血很多,前后共輸血3000ml。老人的家屬非常感動,說如果不是我們及時互助獻血,后果將不堪設想。
2014年2月19日,我(左一)和同事冒著大雪為患者互助獻血
2021年2月,我到工會工作,同時兼紅會工作。獻血是紅會主要工作之一,組織醫院志愿者獻血變成了我的“主業”。13個月里,我們組織開展了兩次獻血。
一次是去年“七夕”和“中國醫師節”前夕,我們號召醫務人員以向患者奉獻一腔熱血的特殊方式過節,并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特別活動,獻禮黨的百年誕辰。這次獻血是在長沙受高溫、高校放暑假及長沙疫情影響的特殊時期逆行開展的,各黨支部、分工會紛紛帶頭,113人成功獻血39030ml,白衣天使的愛心和現場有序組織得到長沙血液中心的高度贊譽。湖南經視、紅網、長沙晚報等10余家媒體進行宣傳報道。
今年3月4日,在毛主席題寫“向雷鋒同志學習”59周年之際,我們又組織醫院50余名志愿者參與主題為“學雷鋒 獻熱血 為生命加油”的應急獻血活動,號召白衣天使以實際行動學雷鋒,引導社會各界更多愛心人士參與無償獻血。本次共獻血12400ml。
對于我來說,無論是獻血者、受益者,還是組織者,無時無刻不在這流淌的愛里感動、感懷、感謝,希望能將這一份博大而無私的愛傳遞給更多的人。
院工會 談慧
我既是醫者,也是母親
彭玉星是醫院神經外科監護室的一名護士,遇到她時正在進行第三次獻血。當被采訪問及獻血初衷時,她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玉星曾在急診科輪過轉,有次剛好碰上一個小男孩遇到車禍大出血,被送到醫院緊急搶救。入院時,孩子的病情很危重,出血量大,隨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醫生告知家屬,孩子急需輸血,家屬積極參與互助獻血,但天不遂人愿,都不符合條件。一家人急得直跺腳,媽媽更是哭得跪地,傷心欲絕。醫務人員反復跟血液中心溝通,輾轉多次才找到適宜的血源,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對外傷患者來說,血液是生命之源。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能夠理解家長們焦急的心情,這也是支持我參與獻血活動的原因。”
未到“花甲之年”,吹響號角再出發
今年3月,醫院組織“學雷鋒 獻熱血 為生命加油”應急獻血活動,健康管理中心黨支部得知通知后,立即組織支部黨員同志積極獻血。每天上午是中心最繁忙的時候,科室張小梅、陸昊昌、易余等多位同志仍抽出時間,積極參與獻血活動。57歲的陸昊昌醫生是獻血人員中年齡最大的,工作人員有點擔心,而他卻平靜地說,“通知說55歲之前獻過三次血,自行要求且身體狀況適合達到獻血標準,可延長至60歲。我完全符合要求,還不到60歲!身體好著呢!”成功獻血的陸醫生很開心,“愛心路上沒有終點,即便以后我不能獻血,也要繼續做好志愿者,向大家科普獻血常識。”
醫患之間,有愛更溫暖。他們是醫者,也是獻血者。在病房里,他們日夜忙碌,救人于病痛;在獻血車上,他們挽起衣袖,救人于熱血。每一位醫者都有自己的“熱血情懷”,我們相信,醫患同心、血脈相連、溫暖傳遞、聲聲不息!
黨委辦 湯雪
熱血丹心寫忠誠 無私奉獻鑄醫魂(節選)
義務獻血是康復醫學科的一項光榮傳統,科室醫務人員每年定期獻血,黨支部書記科主任陳立早,每次都是身先士卒,帶頭報名。陳立早主任是一名“資深獻血者”,從1997年參加無償獻血以來,這已經是他第8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獻血量將近3000毫升,在他的抽屜里保存了一打完整的獻血證。
在繁重的工作中抽空而來的陳立早主任,雖然獻完血后又要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臨床診療工作當中,但作為醫務工作者,他更加清楚無償獻血對救助生命的重要意義。他說:“我每年都堅持參加醫院組織的獻血活動,獻血不僅可以幫助別人,也有助于自身身體健康。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更能體會血液對生命的意義,400ml血對我來說幾天就能恢復,但是對患者來說是生命的重量,同時我們的每一次奉獻可以打消更多人對獻血的疑慮,那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呢。”
康復醫學科 易易
拯救生命,傳遞大愛(節選)
2021年8月13日,在“七夕”愛的節日與8.19“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在新冠疫情交匯的特殊時刻,隔離病毒絕不隔離愛,我們擼起袖子,用一腔熱血助力幫助所有等待救助的病患。
作為一名新黨員,我早早的報了名,想通過這種有意義的方式,來為社會盡一份力量。醫院長長的獻血隊伍中,有業務繁忙的科室主任,有被同事們稱為拼命三郎的一線醫生,有入職不到一年的新職工,有多次獻血的老黨員,有保衛科退伍回來的一群兵哥哥,有年輕的00后實習生規培生……當看到身邊的工作人員都笑顏如花,當看到每一個獻血者都是來時一臉微笑、走時一臉滿足,當有愛的同事遞上一杯熱熱的紅糖水,當很多人顧不上休息又返回自己的醫療崗位,當捧著紅紅的感謝狀與無償獻血證,哪里還有什么害怕?哪里還有什么不適?只感覺一切都熠熠生輝,我一定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社會工作辦公室 董晟
無償獻血,我正青春 (節選)
我是一名小大夫,2006年第一次獻血。
我第一次獻血的“動力”源于內科學上的一句話——“輸血是一種用于臨床各科的治療方法,對改善病情、提高療效和減少死亡有重大意義”。這讓我意識到,獻血——讓臨床治療有血可輸,是關鍵。
回想第一次獻血,和現在想去又沒去的你一樣,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獻血的益處,初步了解得知:1、獻血可刺激造血功能,產生新的血細胞,完成衰老血細胞和新血細胞之間的代謝,有益健康;2、獻血后人體部分器官進入相對缺血、缺氧的狀態,雖然短暫,但可激發免疫力,促進器官功能恢復、改善抵抗能力;3、獻血可使機體內環境相對改善,對于人體健康有益。而且人體血容量大概4500ml(約占自身體重的7%~8%),血液里每個細胞死亡后都不可再生,但是每種血液成分都可以再生,所以每半年到1年獻血200~400ml是不足為懼的。
當我第一次在獻血車上挽起袖子,看見采血針流暢地扎進血管,血液緩緩流出時,發現自己并沒有什么不適,不僅之前的擔憂是多余的,還多了一份關于奉獻的幸福。
婦產科 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