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21年發布的“中國教師健康狀況調查”顯示,超6成教師處于重度亞健康狀態,相比一般人發生率更高。由于長期用嗓,站立,伏案等,很多教師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下肢靜脈曲張、頸椎病等職業病。

NO1.用嗓過度,粉塵刺激,慢性咽炎怎么破?

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敬前程介紹,首先要合理用嗓。說話不宜太快,不宜高聲喊叫,教師們講課盡量使用麥克風,控制高音,一般而言,將音量控制在60分貝左右對講者來說既輕松自如又親切可近,對聽者而言既舒適又有神秘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呼出的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正確的發聲建立在良好的氣息基礎上,目前公認且普遍采用的科學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教師們多多學習專業的發音方式對嗓音保護非常有益;第三,適量飲水,使保持咽喉處于滋潤狀態,當發音疲勞時可以服用胖大海響聲丸之類的中藥茶劑幫助恢復;第四要注意飲食健康,少抽煙喝酒,少喝刺激性飲料,少食過于油膩的食物,適量運動,飯后不要立即躺下,避免胃酸反流刺激嗓子;第五保持生活環境空氣新鮮,注意生活環境多通風,少接觸油煙及灰塵,必要時可佩帶口罩;第六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注意防寒保暖,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性咽喉疾病的發生。
NO2.久站久坐易發“蚯蚓腿”,這些“小動作”可以預防

我院外周血管介入科主任、主任醫師趙揚程介紹,“下肢靜脈曲張常見于小腿,主要是由于靜脈回流不暢,血液淤積在小腿的靜脈所致。久坐久站容易使腿部靜脈血管中的‘靜脈瓣膜’承受過度的壓力,逐漸松弛,不能緊閉。從而導致靜脈血液回流不良,形成靜脈曲張。”靜脈曲張是一種進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腿部酸漲、疼痛、沉重感和水腫等。
趙揚程提醒,下面3個小動作可以幫助大家有效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①站立提踵(腳后跟)
人站直,提起腳后跟(盡力抬高),可以明顯感到小腿肌肉繃緊;保持一會兒,再慢慢下落。如果站不穩,可以手扶桌子或椅子。
②兩腳交替踩踏
人坐在椅子上,雙腳輪流踩踏,類似“踩剎車踩油門”的感覺;抬腳時,可以明顯感到小腿肌肉繃緊。
③直腿上舉
平躺在床上,臉朝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在腳踝處墊一個枕頭,然后兩腿繃直,先舉起左腿(盡量抬高),在空中停留幾秒鐘后放下。再以右腿重復上述動作;左右兩腿交替做1次為1組,每次練習5~10組。
NO3.長期伏案,頸椎受累,如何遠離頸椎病?

我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羅為民介紹,臨床上頸椎病分很多類型,各種類型也分別對應各種不同的頸椎病,長期低頭而引發的頸椎病首先是頸型頸椎病的表現,主要是頸部酸痛,僵硬,感覺頸部很累,有的人還會連帶著肩胛骨的酸痛。隨著癥狀的加重,可能就會出現上肢的疼痛、無力以及麻木,這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表現,意味著頸椎的神經根已經受到壓迫,頸椎病正在加重。如果出現了手部麻木癥狀的時候,建議就一定要去醫院進行相應的治療。
注意平時對頸椎的保護,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預防,可以最大程度遠離頸椎病的侵擾。
①避免長時間低頭,勤做保健操
教師們由于長時間的伏案工作,頸椎一直處于低頭的狀態,頸部肌肉就會非常緊張,不利于頸椎健康。最好在低頭工作45分鐘到一小時就應該抬頭活動下,建議每天進行兩到三次“頸椎健身操”鍛煉,這樣整個肩背部肌肉都得到了放松,可有效地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②注意姿勢
晚上睡覺的時候可采用側臥位或者仰臥位,不要趴著睡覺,不要太厚的枕頭,一般頸部墊高約10公分左右最好,平時多仰頭,坐立姿勢要端正,挺直脊背,不要彎腰駝背。
③多健身與鍛煉
養成規律鍛煉的習慣,一周鍛煉兩次到三次。除了進行有氧運動以外,可適當進行一些機械鍛煉,加強腰背部肌肉鍛煉,預防頸椎病和腰肌勞損。推薦多打羽毛球和游泳。
④注意保暖工作
進入秋冬季節后,教室內的溫度會越來越低,有效預防頸椎病,頸部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可以穿高領的毛衣和襯衫,也可以打上領帶或者絲巾,總之不要讓自己的脖子凍著。夏天則是注意不要讓空調對著脖子吹,長期吹冷風會使肌肉緊張僵硬,供血不足,很容易被頸椎病找上門。
通訊員 敬前程 趙揚程 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