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當出生僅50余天的詩詩(化名)自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兒童重癥醫學科(PICU)轉出時,孩子的父親懷著激動的心情將錦旗送到了醫護人員手中,“感謝你們拯救了孩子的生命,讓我們一家人可以團圓了。”
早產兒不明原因發熱,查出先天性結核
據了解,詩詩母親在2月10日孕 35周時提前發動分娩產下詩詩,詩詩出生時體重僅2.5千克。2月26日,出生僅16天的詩詩因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喘息、氣促、呼吸困難在郴州當地醫院住院治療,考慮為“新生兒發熱、新生兒敗血癥、肺結核、新生兒重癥肺炎”,予以抗感染、抗結核聯合治療后,病情無好轉,詩詩的喘息、氣促癥狀還在加重,孩子接受了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治療后仍無明顯好轉,由當地醫院緊急轉往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童重癥醫學科。
入院后,通過完善相關檢查,發現孩子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DNA陽性,結合其母親孕期結核病史,孩子最終被確診為先天性結核?。杭毙匝胁ド⑿头谓Y核、腸結核;I型呼吸衰竭;重癥肺炎;重度貧血。此時患兒精神反應差,氣管插管下仍有氣促,兒科副主任江杰、副主任醫師劉曉燕與學生兒童結核科主任周海依等一起為孩子制定了周密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在強有力針對性抗結核的同時,給予呼吸、循環有效支持,并且注重各臟器保護,精細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維持內環境穩定。
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病情迅速得以控制。5天后成功由有創呼吸機改為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12天后孩子病情明顯好轉,成功轉出重癥監護室,到學生兒童結核病房繼續治療。
什么是先天性結核?為何危害大?
江杰介紹,先天性結核病是指胎兒在子宮內或生產時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結核病,其臨床和影像學表現缺乏特異性,診斷困難,極易誤診為重癥細菌性敗血癥和肺部感染,病死率高,預后差。
先天性結核病患兒易出現早產,在出生時或出生后數天到數周內出現癥狀,大多在分娩后2~3周內發病。患兒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常見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窘迫、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腹脹、黃疸等,其中以發熱、咳嗽、呼吸窘迫及肝脾腫大的發生率最高。
江杰提醒:先天性結核病表現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相似,臨床診斷困難,極易被誤診或延遲診斷,延誤早期治療時機。先天性結核病患兒如未接受抗結核治療,死亡率達100%,越早治療預后越好。因此,及時診斷和有效的抗結核治療對于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若出現以下情況,應高度懷疑為先天性肺結核:
①嬰兒出生后3周內出現呼吸窘迫、肝脾大和發熱;
②多種抗生素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且排除了先天性病毒感染可能;
③胸部影像學呈粟粒性肺結核樣改變;
④腹部影像學表現為肝脾多灶性病變;
⑤母親在妊娠期間或產后發現患有活動性肺結核。有上述情況的嬰兒應及早進行結核排查。
供稿丨兒科 何方園 江杰 宣傳部 朱文青
一審丨兒科 江杰
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
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