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5月28日是第15屆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守護甲狀腺,提升她力量”。我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邵揮戈介紹,甲狀腺疾病好發于女性,不論是甲亢、甲減,還是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瘤,女性患病率均遠高于男性。我院內分泌科專家團隊于5月22日下午來到湖南省女子監獄,為百名女性職工舉辦“守護甲狀腺,關愛女性健康”主題講座及義診活動;5月25日上午9點,在醫院門診大廳舉辦“守護甲狀腺”主題科普講座及義診活動,向市民科普“甲狀腺疾病”,系列科普活動共同守護甲狀腺,提升她力量。

年輕孕媽心悸怕熱易上火,患上妊娠甲亢綜合征
28歲的肖婷(化名)已懷孕10周。5月20日,她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我院內分泌科門診就醫。肖婷告訴醫生,近兩周內她的情緒起伏非常大,一點小事就著急上火,還伴有心悸、怕熱,走動一會就滿頭大汗,晚上還經常失眠。
聽完肖婷的描述,接診的副主任醫師劉莎建議她完善甲狀腺功能檢查,明確診斷為妊娠甲亢綜合征。聽到診斷,肖婷立刻問道:“劉醫生,這個病會不會影響肚子里寶寶的生長發育,會不會有后遺癥呢?”劉莎解釋,妊娠甲亢綜合征是發生于妊娠早期甲狀腺功能的一過性生理變化,不是真正的病理性“甲亢”,主要發生在妊娠早期(8~10周)。這個時期胎盤分泌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最高,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在結構上部分與促甲狀腺激素(TSH)相似,也可與甲狀腺表面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結合,刺激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從而引起甲狀腺毒癥(FT4、FT3輕度增高、TSH水平減低)。隨著妊娠月份的延長(妊娠14~18周),患者體內HCG水平逐漸回落,甲狀腺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因此,妊娠甲亢綜合征對孕婦及胎兒無太大影響,其治療也與真正的甲亢不同,不必低碘飲食,也不需要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只需針對脫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給予對癥治療即可。
劉莎提醒,妊娠期甲狀腺疾病需要及時診斷與治療,否則會對孕期女性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可能對尚未面世的孩童造成伴隨終生的影響。因此,確認懷孕的女性一定及早建檔,規范產檢。其中,妊娠期甲狀腺檢查有以下注意要點:
①孕前要查甲狀腺功能,包含抗體一起檢查,有甲狀腺激素分泌問題就要提前調整;
②孕期關注甲狀腺功能情況,重點關注 TSH 指標,如果指標偏高患者需再次復查甲狀腺功能六項(包括抗體)建議患者每月進行1次相關檢查,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只查甲狀腺三項就可以了;
③若存在特殊情況,存在甲減還要排除是不是有缺碘的可能,患者可以選擇查個尿碘,如果正常或者排得多,那就說明不缺碘,如果缺,應注意多吃點含碘高的食物(海蝦、海帶、紫菜)。
內分泌科 黃碧 黨委辦(宣)秦璐

甲狀腺結節十問十答
一、什么是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內,由于甲狀腺細胞的異常、局灶性生長,而導致的一個或多個組織結構異常的團塊。
甲狀腺結節可以通過觸診或者影像學檢查發現:觸診為甲狀腺區域內發現的腫塊;影像學一般為甲狀腺超聲檢查,在甲狀腺內和正常甲狀腺組織回聲相異的團塊。當出現觸診結果和影像學結果不一致的時候,以影像學的結果為準。

二、甲狀腺結節在我國的患病情況怎樣,為何感覺增長很快?
甲狀腺結節很常見,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人群通過觸診的檢出率為3%~7%, 借助高分辨率超聲的檢出率可高達20% ~76%。我國甲狀腺疾病、碘營養和糖尿病全國流行病學調查(TIDE)項目調查了31個省市自治區的78470名成年人發現,直徑大于0.5毫米的甲狀腺結節患病率是20.43%,并且會隨著年齡和體重指數增加而增加,即年齡較大,體型偏胖的人患病率會增加。
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目前在各個國家,無論是在實行食鹽加碘還是未加碘的地區,均觀察到明顯的增長趨勢。其主要原因為醫學技術的進步和體檢篩查的普及,高分辨B超的廣泛使用使得微小結節的檢出率上升;此外現代社會環境污染增加、社會生活壓力變大等因素,也是導致甲狀腺結節乃至其他甲狀腺疾病患病率增長的原因。
三、甲狀腺結節有什么癥狀么,對身體有什么危害和影響嗎?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沒有癥狀,本身也并不分泌過量甲狀腺素,因此患者很難感知,對身體健康也無影響。
出現癥狀的情況一者是結節正好壓迫到甲狀腺周圍的器官組織,如神經、氣管或食道,因此出現聲音嘶啞、壓迫感、呼氣困難和吞咽困難等癥狀;或者是結節伴隨甲狀腺功能異常,就會出現對應的甲亢或者甲減的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就應及時就醫,通過甲狀腺功能檢測和高分辨率B超檢測進行鑒別診斷治療。
四、甲狀腺結節就是甲狀腺癌癥么?
癌癥一般專指惡性腫瘤。而甲狀腺結節也可能為單純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慢性淋巴細胞甲狀腺炎)、轉移性癌、甲狀旁腺腫瘤、脂肪瘤、副神經節瘤等的表現之一。
8%~16%的甲狀腺結節為惡性,即甲狀腺癌;而甲狀腺乳頭狀癌占所有甲狀腺癌癥的80~85%,為最常見的甲狀腺癌癥,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惡性程度較低。
五、良性的甲狀腺結節會變成惡性的癌癥么?
國外有研究隨訪了1597個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患者,通過細針抽吸活檢,發現隨訪5年只有5個患者診斷轉變為惡性,占0.3%。我國也有學者發現,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乳頭癌的分子特征有區別,提示兩者的起源不一樣,因此甲狀腺結節的未來結局并不是甲狀腺癌。
六、甲狀腺結節怎么診斷?
對于所有已知或者懷疑的甲狀腺結節患者,首選的檢查為超聲,可以協助鑒別結節的良惡性,并預測其惡性風險。同時甲狀腺結節患者應當檢測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和游離甲狀腺素(FT4)。對于決定要進行手術的患者,細針抽吸活檢(FNAB)是甲狀腺結節術前首選的病理診斷方法。
七、哪些人需要做甲狀腺結節篩查?
一般是對于有明確的癌癥危險、且通過篩查可以發現早期癌癥,早期診斷可以減少癌癥復發、提高生存率的人群,才建議進行惡性腫瘤篩查。中國的《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第二版)》(2023年3月)僅推薦童年時期頭頸部放射線暴露史、全身放射治療史、一級親屬(父母、子女)患甲狀腺癌家族史以及有甲狀腺癌相關的遺傳綜合征家族史或個人史的人群進行篩查。
八、哪些人沒有必要進行甲狀腺結節篩查,為什么?
中國的《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第二版)》(2023年3月)指出:對于非高危的普通人群,如果沒有對應的癥狀和體征,不建議進行超聲篩查甲狀腺結節;此外對于超聲檢查出的直徑<1.0厘米的結節,除非有轉移的表現,一般不進行細針抽吸活檢。2015年美國甲狀腺協會(ATA)指南提出:找出所有直徑<1.0 厘米甲狀腺結節進行評估及處理弊大于利;2017 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不推薦在無癥狀和體征的成人中篩查甲狀腺癌。
九、甲狀腺結節是吃碘鹽引起的么?
甲狀腺結節生長的危險因素有:甲減、碘缺乏、吸煙、頭頸部的電離輻射、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等。在全球實行食鹽加碘和未加碘的國家,均觀察到了同樣趨勢的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增長。我國TIDE 項目研究顯示,尿碘中位數水平在200- 300微克每升(μg/L)和300-500μg/L是甲狀腺結節的保護因素,即在碘營養超量人群中,結節患病率偏低;但碘缺乏(<100 μg/L)是甲狀腺結節的危險因素。因此不認為吃碘鹽是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危險因素。
十、甲狀腺結節患者需要限制碘攝入么?
對于沒有癥狀和體征,且甲狀腺功能正常的患者,應當保證適量的碘攝入,即在缺碘地區食用合格加碘鹽。如果伴隨有甲狀腺功能性紊亂,如甲亢,則需要限制碘的攝入。如果是在甲狀腺癌的治療術前,一般要遵照醫囑選擇低碘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