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就診人數增長加之醫護人員也紛紛“中招”,有的科室“非戰斗減員”一半以上,這個冬天,醫院面臨的壓力劇增。在我院有這樣一群人,像戰士一般堅守陣地、沖鋒陷陣,拼盡全力守護健康。
呼吸科醫生吸氧后重返門診:“我還有病人沒有看完”
在急診科的醫生工作站,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劉達掛著氧氣、頭靠在墻上休息,劉達是2天前確診新冠感染的,雖然發著高燒,胸悶乏力,但是她依舊每天出門診。“呼吸科早就處于超負荷運轉,科室的兄弟姐妹們都在帶病上班,沒人輕易下火線,門診每天病人排長隊,4個醫生要看500多個號,這個時候每個人、每一份堅持都很重要。”她說。
12月28日上午,劉達出門診,看完30多個患者后突然感到心慌胸悶心悸,由于還有很多患者在排隊看門診,她馬上通知科室其他醫生來門診頂替一下自己,自己則來到急診科尋求同事們的幫助。急診科的同事們看到后趕快給她吸氧,建議她住院觀察。但劉達吸了一會氧后,還是艱難的返回門診,她說上午還有幾十號患者掛了她的號,她必須回去看完才行。
當天下午六點,看完所有的門診患者后,劉達才辦理了住院手續,“早點治療,早點回到工作崗位,大家都不容易。”
結束援藏后,急診醫生立即投入一線:“守住最后一道防線”
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徐術根在11月初結束了為期兩個多月的援藏任務,結束隔離后就匆匆回到崗位上。還沒來得及調整身體狀態,12月中旬就迎來了奧密克戎的傳播高峰,急診科的病人迅速增加,每天的急診量超過500人,每天每個班的醫生至少要看70-80名患者。
徐術根說,現在科室基本都是一個人包攬幾個人的活,為了保證患者的就醫需求,有人高燒不下火線,有人稍有好轉就第一時間返崗,時至今日,急診科各崗位雖然超負荷運轉,但是大家士氣依在,拼著一個信念堅守在各自崗位上。
連續兩天,徐術根每天值守達10小時以上,甚至都顧不上吃上一口飯喝上一口水,“說來慚愧,科室這么缺人的時候,我還因為高燒在家休息了一天,科室里的其他醫護其實比我更辛苦。”徐術根表示,這已經是他感染的第五天了,只在第一天的時候因為高燒實在扛不住,在家休息了一天,還沒來得及恢復,就馬上回到科室幫著其他醫生分擔工作。
“醫院是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線,我是一名有著13年黨齡的醫生,困難的時候黨員先上,這里有最勇敢的戰士,相信我們攜手并肩,春天終會來!”徐術根說話時眼里帶著堅定的信念,這信念讓他眼里有光。
高強度工作,靠的是互相鼓勵和支撐:“請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張護士,你還頂得住嗎?不行就去休息.....”“那位患者,您稍安勿躁,馬上就輪到你的號了”“再派個人去一樓搶救室,那里忙不過來了”……
急診科副主任護師楊宏每天都是連軸轉,忙完這頭又急匆匆的趕去另一頭,目前急診科面臨著雙重壓力,一是大量的病人涌入急診科,二是科室內的同事因為感染而造成的減員。科室內62個護士,只有兩個是陰性,而且每天都有8-9名護士因為高燒而在家中休息,由于搶救室的患者多,很多護士們都是稍微好轉就回到科室來幫忙,同事們都是一邊咳嗽、喘著粗氣,還要一邊搶救病人。據楊宏介紹,人員調配是由科室護士長劉增糧和護理部來協調,她主要負責安排具體人員的值守,因為有太多同事身體不舒服,一般是快上完一個班,才能安排下一個人。“那天有個患者看著我們在咳嗽,有感而發地說‘自己淋著雨,卻在為別人撐著傘’這句話說的就是你們呢。我那一刻覺得自己的職業還是偉大的,希望大家都能對醫護人員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除了排班,楊宏還要每天參加搶救室和留觀室的床旁交接,掌握病人的情況,指導搶救并留意一些病人的特殊情況,還要協調儀器設備、床位周轉等問題。
每天早交班時,同事們之間都互相鼓勵和打氣,接著就轉身奔向各自的崗位。“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中的兩個孩子,我自己發燒咬咬牙能挺住,但是孩子們一個高二,一個5歲,發燒時我都不能照顧他們。希望大家都能快快好起來,早日康復。”
黨委辦(宣) 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