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袁英(化名)家住新化縣,1個月前她發現自己左腿出現腫脹,隨著腫脹加重,她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外周血管介入科門診就診,完善檢查后被診斷為“左側髂靜脈壓迫綜合征”。醫生介紹,由于女性腰骶生理性的前凸較男性更明顯,因此,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多發生于青年女性。
據了解,袁英一個月前出現不明原因的左下肢腫脹,且逐漸加重,膝關節處水腫尤為明顯。在當地醫院就診后,診斷左下肢肌間靜脈血栓,給予口服抗凝藥物,但無明顯好轉,且左小腹也開始出現脹痛不適。為了進一步治療,袁英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外周血管介入科門診就診,B超檢查發現其左下肢肌間靜脈血栓依然存在。門診醫生建議她入院進一步診治,行血管造影檢查后發現患者左側肢體髂總靜脈近心段狹窄閉塞,髂內靜脈側支形成,診斷為“左側髂靜脈壓迫綜合征”。
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外周血管介入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劉詩義介紹,左側髂靜脈壓迫綜合征是指左側髂總靜脈在匯入下腔靜脈處時,要經過一道關口,這個關口前面是右髂總動脈,后面是脊柱向前凸起的椎體,左髂總靜脈會在這兩者之間的夾縫中通過。當各種原因使這個夾縫變窄,或者相互擠壓時,會導致左髂總靜脈受損或炎性改變、內膜增生,甚至誘發血栓形成,阻礙左下肢和盆腔的血液回流,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癥狀。
治療前造影圖。圖像所示為導管插入到左髂外靜脈造影,多支側支血管開放(橙色箭頭所示),左髂總靜脈近心端充盈缺損(藍色箭頭處)。
球囊擴張置入支架后左髂總造影圖像。圖像所示為支架頭端超出左髂總靜脈約1cm,距離右壁有約0.5cm距離,支架位置很好;側支血流消失,血流通暢。
“由于女性腰骶生理性的前凸較男性更明顯,因此,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在青年女性中有一定的發生率,表現為左下肢逐漸出現水腫,或月經期延長和月經量增多,以及月經期因盆腔臟器充血,髂靜脈及側支靜脈內壓升高使下肢腫脹癥狀加重等。”劉詩義分析,這名患者先是在當地醫院診斷左下肢肌間靜脈血栓,如果只是單純左側小腿肌間靜脈血栓,一般并不嚴重,可通過休息、抬高患肢、抗凝治療緩解病情。但該名患者的病情并沒有完全緩解,這時需考慮髂靜脈與下腔靜脈內是否有血栓。單純的超聲檢查無法診斷清楚髂靜脈和下腔靜脈是否有血栓,需通過血管造影檢查確定,因為血管造影可更直接地看到血管內的變化,看到顯影密度改變,也可以看到點狀、長條狀充盈缺損以及血流中斷現象。
“如果漏診髂靜脈和下腔靜脈內部血栓,那么急性期與慢性期的后果都是很嚴重的。”劉詩義強調,急性期可能導致腿腫,甚至肺栓塞,有生命危險。而慢性期則可導致皮疹形成,或者下肢靜脈曲張、皮膚慢性變色、色素沉著,甚至肢體潰爛,長期不愈合。
明確了“左側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后,外周血管介入科團隊通過介入微創療法予以患者髂總靜脈狹窄閉塞段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復查造影血管通暢,術后患者小腿腫脹和小腹脹痛不適癥狀很快消失。
劉詩義提醒市民,如果發生髂靜脈壓迫綜合征,會發生下肢酸脹沉重,久站后感覺加重,繼而會發現小腿或足部水腫,平臥或肢體抬高后減輕;病程更久者,在小腿可出現淺靜脈逐漸曲張和踝部皮膚營養性改變,包括皮膚萎縮、脫屑、色素沉著、皮膚或皮下組織硬結、濕疹和難治性潰瘍,甚至恥骨上或臀部后的靜脈曲張或精索靜脈曲張。因此,建議及早就醫,明確診斷,避免延誤治療。
外周血管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