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大二學生萬江(化名)受涼后持續發熱、全身酸痛,服用感冒藥后無改善,且伴隨食欲減退、全身乏力,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就醫,醫生經過抽絲剝繭,發現萬江并非普通感冒,而是較為少見的“感染性心內膜炎”,如果未及時對癥治療,有可能會對心臟瓣膜造成永久性損害。
據了解,萬江兩周前受涼后出現發熱、全身酸痛、頭痛癥狀,體溫最高達到了40℃,自行服用消炎藥和退燒藥后還是高燒不退。萬江在家附近的診所接受了一周的輸液治療,癥狀沒有緩解,依舊持續高熱,人也越來越虛弱,這才被家人送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就診。
全科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肖智權立即組織科室骨干醫生查看患者病情,完善相關的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在體格檢查中,他發現患者的手足有大大小小的瘀點;聽診心臟時,又發現患者心尖區有新發的吹風樣雜音。這些異常表現引起了他的警覺,立刻為患者安排心臟彩超檢查,檢查結果提示二尖瓣贅生物形成,二尖瓣重度關閉不全。同時,血培養結果提示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對多種抗生素敏感。基于這些檢查結果,肖智權及骨干醫生詳細討論后,終于找到了患者持續高熱的“元兇”,判斷患者患上了感染性心內膜炎。
肖智權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經血行途徑感染心臟瓣膜、心室壁內膜而致病。這種疾病病因復雜,可能是由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包括鏈球菌、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此外,心臟本身的結構性疾病,如瓣膜返流、動脈導管功能不全等,也是導致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重要因素。這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心臟瓣膜、心內膜的永久性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肖智權介紹,感染性心內膜炎在臨床診斷中比較少見,且疾病的癥狀表現復雜多樣,差異很大。最常見的表現是發熱,多伴寒戰、食欲減退和消瘦等,其次為心臟雜音,其他表現包括血管和免疫學異常,腦、肺或脾栓塞等。老年患者及免疫抑制狀態患者的臨床表現常不典型,發熱的發生率較低。臨床醫生需要通過患者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以及多種實驗室檢查來綜合判斷。
找到致病元兇后,全科醫學科聯合心血管內科、胸心外科、藥學部、重癥醫學科等相關科室進行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感染性心內膜炎最重要的治療措施是抗菌藥物治療,要早期、足量、長療程靜脈用藥,療程一般需4至6周。”肖智權介紹,如果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的跡象、感染情況持續嚴重難以通過藥物控制,或者為了防止可能出現栓塞事件時,還需考慮采用手術治療來應對這些嚴重的并發癥。當前,患者經過對癥治療,體溫已經恢復正常,食欲改善,乏力癥狀也逐漸恢復。
肖智權提醒市民,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病兇險,治療困難,死亡率高,要注意預防。平時要注意口腔、牙齒和皮膚的衛生,防止皮膚黏膜損傷后的繼發性感染,減少病原菌侵入的機會。積極、規范地治療各種感染灶如口腔感染、皮膚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切忌小病拖成大病。
供稿丨全科醫學科 卜萍 宣傳部 秦璐
一審丨全科醫學科 肖智權
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
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