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陳云云(化名)是一位二胎媽媽,孩子已經半歲了,近一個多月來,陳云云出現了手麻和四肢無力的癥狀,且逐漸加重,雙腳就像灌了鉛一樣沉重,走路還經常摔跤,在家人的勸說下,陳云云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脊柱外科門診就診,完善檢查后確診為脊髓型頸椎病,已經導致頸脊髓受壓,需入院接受手術治療。
據了解,陳云云在二胎懷孕期間,經常刷抖音,追劇到深夜,坐久了有時也會覺得脖子酸脹不適,手發麻,一般休息一下會有所緩解。生完二胎后這半年,孩子經常哭鬧,加上頻繁哺乳,需要每天長時間抱著孩子,還經常低頭哄孩子、喂奶。一個多月前,陳云云覺得脖子脹痛加重,慢慢地還出現了手麻和四肢無力,雙腳就像灌了鉛一樣沉重,近一周來走路還經常摔跤。
在家人的勸說下,陳云云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脊柱外科門診就診,完善檢查后確診為脊髓型頸椎病,并安排了住院。完善術前準備后,脊柱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羅為民帶領團隊為陳云云實施了顯微鏡下前路頸椎間盤切除、椎管減壓、神經松解、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手術非常順利,術后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動,四肢麻木,無力癥狀已明顯好轉,腿部沉重感消失。
頸椎病導致嚴重后果?
羅為民主任介紹,?頸椎病是一種以椎間盤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脊髓、神經根、椎動脈受壓,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主要癥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其中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常常出現行走不穩,雙腳麻木,踩棉花感。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雙眼發脹、發干、雙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張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癥狀。有少數人會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癥狀。
孕產婦屬于高危人群?
羅為民主任介紹,孕產婦發生頸椎病的并不少見,主要和以下原因有關:
1、鈣的缺乏:孕產婦在孕期要為胎兒發育提供營養,在產后要哺乳,這些原因使得孕產婦更容易缺鈣。
2、站姿不正確:孕期隨著子宮快速長大,孕婦整個人的重心會往前移,孕婦站著的時候頭部會自然保持一種的微微前傾姿勢,這種姿勢不利于頸椎正常的生理彎曲,時間一長,容易造成肩膀附近的肌肉勞損,加快頸椎病變。
3、缺乏運動:懷孕期間,很多孕媽媽運動量會較孕前明顯減少,缺乏運動會使頸肩部長期得不到活動,引起肌肉神經的疲勞,血液循環不暢,使肌肉慢性勞損而加重頸椎病的癥狀。
4、分娩后帶娃勞動強度大、休息不好,頸椎病容易復發:現在的社會,大多數女性產后返回職場,不少人工作需要長期伏案,甚至在電腦前一坐幾個小時,晚上繼續帶娃,導致頸肩肌肉過度疲勞。
5、睡姿不正確:由于孕婦害怕睡覺翻身對胎兒造成影響,所以即使再累,也會固定一種姿勢睡覺,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它使頸背部肌肉、頸椎韌帶處于緊繃狀態,長此以往,使得頸椎病滋生。
孕產婦如何預防?
頸椎病重在預防,羅為民主任提醒:
1、孕期適當補鈣:但應在醫生指導下補鈣,切不可盲目;
2、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低頭玩手機的習慣,少低頭,減少對脊椎的壓迫,坐半個小時最好起身活動一下; 3、抱寶寶睡覺時可以使用護頸枕,這樣躺著的時候頸部也有支撐,避免頸部懸空。
3、哺乳時最好背靠著床或沙發,手臂下面不要空著,要拿個枕頭支撐著手臂。這樣可以很好保護頸椎和手臂,減輕肌肉疲勞。也可以嘗試在月子期間側躺著喂奶,但要注意不要將孩子鼻孔堵住,在哺乳時,注意不要睡著。
4、空閑之余進行頸部“米字操”等動作練習,即輕柔的低頭、仰頭、向左、向右活動頸椎,必要時進行熱敷后頸部,可以放松神經,緩解頸部肌肉僵硬,促進血液循環。
5、睡眠時要選擇適合脊椎的枕頭、保持良好睡姿,讓脊椎在睡眠時間內得到很好的休息。這些都是能夠幫助人們預防頸椎病的重要措施行為。
出現以下癥狀應及時就醫,不要拖延
羅為民主任強調,一旦出現以下明顯的頸椎病癥狀,應及時就醫,不要拖延,以免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
1、神經壓迫癥狀:主要表現為一側肢體麻木無力。
2、椎動脈壓迫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腦脹、走路不穩。
3、脊髓壓迫癥狀:主要表現為大小便失禁、走路不穩、四肢癱瘓。
?脊柱外科 孫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