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歲的劉建國(化名)春節前為了準備豐盛的年夜飯,自己親自動手殺雞宰鴨,沒想到吃完年夜飯后不久就出現乏力、拉肚子等不適癥狀,繼而出現高燒不退,最高達40℃,送到當地醫院輸液治療了三天后仍無好轉,轉院到我院急診科就診,以 “重癥肺炎”收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經多方排查終于確診為“鸚鵡熱”。
據了解,家住婁底市的劉大爺平時身體一直很健康,春節前一周他一直忙著大掃除、買年貨、殺雞宰鴨準備年夜飯,迎接在外工作兩年沒回家的兒子回來團聚。1月31日,一家人歡歡喜喜在一起吃團圓飯、迎新年。“除夕吃完年夜飯后就有點感到全身酸痛、沒力氣、拉肚子,一開始以為自己是累著了或受涼感冒,并沒太在意。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飯也吃不下,還開始發燒,于是趕緊到附近的醫院就診。”劉大爺告訴記者,在當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后顯示為肺炎,輸液治療3天,開始高燒不退,后來神志都不大清楚了。家人連夜呼叫救護車把他轉到了我院急診科,經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生會診后收住院治療。
“患者入院時,我們發現患者有持續高熱、呼吸窘迫癥狀,精神狀態非常差,肌肉酸痛明顯,有幻覺,說胡話,立即為他完善相關檢查,頭部磁共振顯示沒有明顯異常,但肺部影像提示雙肺多發斑片、大片磨玻璃密度影及實變影,考慮病毒等非典型病原體感染的可能性大,但沒查到明確的病原體。”據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梁偉軍介紹,患者病情危急,考慮重癥肺炎,隨時可能需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但患者平素身體健康,這次除肺部外,還伴有多器官系統功能損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科室立即組織醫護人員研究治療方案,醫生仔細追問病史,發現劉大爺年前曾處理了家里飼養的雞鴨,需考慮與禽類相關的病原菌尤其是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可能!為了證實這一診斷,醫生們為他進行了支氣管鏡檢,送肺泡灌洗液病原學NGS二代測序,隔日結果回報提示發現鸚鵡熱衣原體,由此證實,患者重癥肺炎的“元兇”就是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同時改用針對性的藥物治療,經兩天的治療后,患者病情逐漸改善,各項指標明顯好轉,臨床癥狀也證實抗衣原體治療有效。
“鸚鵡熱衣原體是一種微生物,其引起的疾病稱鸚鵡熱。人們常常接觸的家禽及寵物鳥上均可以攜帶鸚鵡熱衣原體。若是在沒有防護的條件下,與這些動物密切接觸,吸入染病鳥或家禽的排泄物粉塵,病菌就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導致肺炎等。”梁偉軍醫生介紹,另外被帶菌鳥啄咬、人嘴與鳥嘴接觸、撫摸染病鳥的羽毛等,雖屬短暫接觸,但足可以引起感染。
“鸚鵡熱”的臨床表現很像普通的肺部感染,但癥狀較重,潛伏期一般為1-2周,長者可達4周,該病起病緩慢,感染后可引起全身癥狀,表現為以發熱、頭痛伴明顯肌痛(常見背頸部尤甚),體溫逐漸升高,3至4天后可超過40℃。1周左右出現咳嗽、干咳或咳少量黏痰或血性痰、呼吸困難等肺炎的表現,少數患者還可以發生肝臟、心臟和神經系統并發癥,導致肝功能異常、黃疸、心肌炎甚至出現嗜睡、譫妄、木僵、抽搐等癥狀,嚴重者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梁偉軍副主任提醒,市民日常進入活禽市場或飼養、處理家禽時,均要注意衛生,戴口罩是最為簡單、也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食用禽類時,也要注意高溫烹煮,避免病菌傳播。平時應加強自我防范,人鳥不共室,接觸鳥類及其糞便注意自我保護隔離,飼養寵物室保持通風,防止鸚鵡熱病原體傳播。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咳嗽、頭痛、胸悶和氣促,服藥后癥狀沒有減輕,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