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碎片化睡眠危害等同于熬夜”的話題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關注。那么,什么是碎片化睡眠?它又有哪些潛在危害?在繁忙的學習與工作中,我們該如何科學地休息呢?為此,記者采訪了湖南省睡眠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賀國華,為大家進行專題解答。
?圖:神經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賀國華
1、什么是碎片化睡眠?
賀國華介紹,碎片化睡眠是指人在睡眠的過程中被連續性地中斷,具體表現為頻繁的夜間醒來,并且這種醒來的狀態能夠被人清晰地感知,導致人們不得不努力再次入睡。這種不穩定的睡眠模式,往往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2、碎片化睡眠存在哪些潛在危害?
“碎片化睡眠的危害不容小覷!”賀國華指出,其危害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首先,碎片化睡眠會損害人的認知功能,導致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其次,長期碎片化睡眠還會引起代謝紊亂,增加高血壓、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此外,它還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后,碎片化睡眠還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腫瘤等疾病的患病幾率。
3、什么原因導致了碎片化睡眠?
賀國華表示,這既與個體的基因、年齡以及基礎疾病相關,也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長時間看手機、熬夜、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加劇碎片化睡眠的情況。
4、如何改善碎片化睡眠?
賀國華給出了以下五點建議:第一,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按時上床睡覺并起床,形成穩定的生物鐘;第二,避免在睡前長時間看手機,因為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會影響人體褪黑素的分泌,進而影響睡眠質量;第三,還應避免睡前飲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料或食用辛辣食物,這些都會干擾睡眠;第四,堅持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第五,學會放松心情、解壓,減少焦慮和緊張情緒,也是改善睡眠的重要途徑。
綜上所述,碎片化睡眠的危害大,人們應重視睡眠質量,科學休息,從源頭上改善碎片化睡眠,守護自己的健康。
供稿丨神經內科 宣傳部 秦璐
一審丨神經內科 賀國華
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
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