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入伏”首日,傳統(tǒng)中醫(yī)“冬病夏治”受熱捧。長沙市中心醫(y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的中醫(yī)護理門診一大早就人頭攢動,患者及社區(qū)居民或手持預約單,或攜帶病歷資料,來找中醫(yī)專家咨詢和接受“冬病夏治”療法,希望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預防冬季疾病的復發(fā)。
中西醫(yī)結合科副主任、副主任醫(yī)師歐降紅表示, “入伏”作為夏季最炎熱的時段,是人體陽氣最旺盛、氣血運行最暢通的時期,此時采取中醫(yī)的溫陽散寒、扶正祛邪等方法,如穴位貼敷、艾灸、拔罐、中藥內服等,能夠更有效地激發(fā)人體的正氣,驅散體內的寒邪,調整和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未病”的效果。
“除了三伏貼,不少患者及社區(qū)居民慕名前來體驗‘督脈灸’這個三伏灸的特色療法。”歐降紅介紹,督脈灸,顧名思義,是在人體督脈上進行的一種艾灸療法。督脈,作為“陽脈之海”,分布于腰、背、頭面的正中線,總督全身六條陽經,對調節(jié)人體陽氣、祛除寒邪、濕邪等致病因素具有顯著作用。特別是對于畏寒肢冷、乏力無神、氣血虛弱的陽虛患者而言,督脈灸無疑是冬日暖陽般的存在。
《本草從新》:“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正是艾灸的溫熱之性,加之鋪灸的生姜,溫陽不傷陰,正像“小火煨湯”一樣,逐漸溫熱機體,不像“猛火收汁”,傷人體陰液。
家住雨花區(qū)、28歲的王芳(化名)是督脈灸療法的受益者之一。長期受畏寒乏力、睡眠質量差困擾的她,去年在我院中醫(yī)護理門診嘗試了一個療程的督脈灸后,身體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以前冬天手腳總是冰冷,現在感覺身體暖了起來,連電熱毯都不需要了,睡眠質量也提高了不少。所以,今年三伏天我又來感受督脈灸。”王芳開心地分享道。
36歲的張嬌嬌(化名)在生完二胎后,明顯感到怕冷怕風,頻繁感冒。經過該院中西醫(yī)結合科醫(yī)生的診斷,她的情況符合督脈灸的適應癥之一,可以通過督脈灸的溫熱刺激,使其陽氣得到激發(fā),正氣得以增強,有效抵御外在邪氣的侵襲。6月底,張嬌嬌接受了第一個督脈灸的療程。結束后,張嬌嬌表示:“現在吹空調也不會覺得冷了,身體抵抗力明顯增強。”
家住天心區(qū)、50歲的李建生長期受腰痛困擾,在兩次督脈灸治療后,他的腰部疼痛得到了明顯緩解,他形象地描述:“艾灸時,熱感會像水流一樣深入腹部,并沿著臀部和大腿后側向下延伸,直達足底。且持續(xù)時間很長,最后又會慢慢向腰部收攏。”這種溫熱的感覺不僅緩解了他的腰部疼痛,更讓他的身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適和放松。
歐降紅表示,督脈灸一個療程是3次,每次間隔5—7天。督脈灸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療效,關鍵在于它能夠精準地溫通督脈,促進全身陽經經氣的運行,從而達到溫陽散寒、扶正祛邪的目的。特別是在三伏天這樣的自然界陽氣最盛之時進行督脈灸,更能借助天時,將治療效果最大化。
什么人群適合督脈灸呢?
1、患有風濕免疫性疾病人群: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骨質疏松等,中醫(yī)辨證屬于風寒濕痹的患者。
2、患有骨科疾病人群: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肌筋膜炎;中醫(yī)辨證屬于素體陽虛,肝脾虧虛的患者。
3、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人群: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醫(yī)辨證屬于陽虛,或者寒熱錯雜為主的患者。
4、患有婦科疾病人群:女性怕冷、手腳涼、宮寒、痛經、孕前調理、產后惡寒、保健美容等,中醫(yī)辨證屬于虛寒體質和陽氣不足虛寒證,寒濕凝滯的患者;
5、亞健康氣虛體質患者:平時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體質易感者;
6、亞健康陽虛質患者:平時畏寒怕冷、腹瀉、四肢不溫、腰背沉緊酸痛、下肢沉重乏力的患者。
此外,督脈灸治療前一周及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調節(jié)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忌食生冷、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及飲酒,以免降低療效。
【中醫(yī)護理門診】
地址:長沙市中心醫(yī)院醫(yī)療綜合樓
20樓中西醫(yī)結合科(47病室)
聯(lián)系電話:
醫(yī)生辦 0731-85667841
護士辦 0731-85667842
供稿丨中西醫(yī)結合科 鄧彬彬 宣傳部 秦璐
一審丨中西醫(yī)結合科 歐降紅
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
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