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諧音為“我愛我”,提醒大、中學生“珍惜生命,關愛自己”。只有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愛社會。然而,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心理門診,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存在心理問題的青春期孩子,其中最困擾家長的就是厭學和自傷行為。
初二女生厭學出現自傷行為
小文是長沙某中學的初二女生,2月初,在家人陪伴下,她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心理門診就診。據悉,小文在小學六年級后,就經常說上學沒意思。初一后,她很喜歡待在自己房間,不與家人溝通,曾用刀劃傷過自己,初二就不愿意上學了。到專科醫院檢查,診斷為中度抑郁癥,接受藥物治療近3個月后,癥狀有所好轉,看動漫或和好朋友玩較為主動,但還是懶動、厭惡上學、畏難、討厭教科書和出門。心理門診趙偉醫生與小文及家屬溝通,了解到她從小內向,朋友不多,生活學習節奏比較慢,但對于自己的興趣愛好比較投入。“她這種情況,比較適合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改善情緒和學校適應問題。”趙偉醫生和小文及家屬協商了心理咨詢的目標和方式,經過8次咨詢之后,小文自傷的行為消失,盡管偶有請假,但基本能夠正常上學,在校情緒和人際都比較穩定。
應對厭學遵循“四個原則”
“大人會認為,學生時代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孩子為什么會厭學,很多家長表示百思不得其解。”醫院神經內科心理門診趙偉醫生強調,孩子厭學本身不是心理問題,但厭學現象的背后,很可能存在心理問題,比如學業壓力過大、人際困擾、適應困難、家庭關系問題、繼發獲益(病人通過疾病獲得益處)以及各種心理障礙等。
如何應對孩子厭學,趙偉強調遵循四個原則:
1.早期干預原則。盡早識別孩子厭學跡象,了解厭學原因,但不過度刺探孩子,可以鼓勵孩子找信任的老師和長輩談談。
2.同理心原則。學會傾聽,不帶有任何批判的色彩,與孩子談談困擾的點,盡可能理解孩子,在心理上支持孩子。
3.家長自我調節。父母的情緒處理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當父母能夠整理穩定好自己的狀態,就有可能成為孩子有效的壓力緩沖器,也能夠為孩子的“動蕩”提供包容的空間。
4.尋求專業心理咨詢。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可嘗試個體治療、家庭治療、正強化訓練等方式,幫助孩子慢慢建立學習的信心。
科學對待“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對于孩子有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呢?趙偉醫生強調,首先家長要穩定好情緒,保持沉著冷靜,不要對孩子說教、批判、訓斥,這只會把他們推向更痛苦的漩渦。其次,要試著陪伴孩子,給他們安慰和擁抱,幫他們處理傷口、找創可貼、消毒液,這并不是鼓勵他們去傷害自己,而是在表達關心。最后要像小文媽媽一樣,第一時間帶孩子到醫院尋求專業人員幫助,一般可采取以下治療方式:
1.心理治療。目前臨床中常見的心理治療方式包括認知行為治療(CBT)、辯證行為治療(DBT)、人際心理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動力學心理治療、聯合心理治療等。
2.藥物治療。常與心理治療聯合使用,對癥治療。
3.物理治療。在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物理治療。主要包括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迷走神經刺激、電針治療、中醫針灸等。
供稿丨神經內科心理門診 趙偉 宣傳部 湯雪
一審丨神經內科 王振
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
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