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8歲小宇(化名)哭聲刺破寧靜,滾燙沸水倒在他身上多處,瞬間紅腫起泡。這并非個例,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近期已接診5例兒童燙傷病例,家庭成“重災區”。一杯熱水、一鍋熱湯,甚至一次洗澡,都可能變成燙傷孩子的“兇器”。這個暑假,別讓高溫隱患毀了孩子的歡樂!
案例:觸目驚心!這些瞬間讓家庭陷入痛苦
8歲的小宇(化名)模仿短視頻自制奶茶,不慎打翻熱水壺,沸水潑灑在腹部、右前臂和右大腿,造成4%面積的二度燙傷,皮膚紅腫起泡,孩子哭得撕心裂肺;2歲的童童(化名)隨父母乘坐高鐵時,因桌沿熱飲放置過近,打翻后腹部被燙出6%面積的水泡,狹小的車廂內未能及時冷卻傷口,導致感染風險驟增;1歲男孩樂樂(化名)被打翻的沸水燙傷下肢,二度燙傷面積高達10%……這些案例并非偶然,每一個細節的疏忽,都可能成為燙傷事故的導火索。
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學崢表示,兒童燙傷事故高發,與暑期孩子活動特點和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孩子在家時間增多,他們喜歡探索和嘗試,而家長可能因忙于工作或家務,無法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家中的熱水壺、湯鍋、熱飲等高溫物品,稍有不慎就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元兇”。在外出游玩時,餐廳的熱湯、溫泉池、景區的熱水設施等,也都存在燙傷風險。
提醒:預防+急救,筑牢安全防護網
“家長遇到小朋友燙傷要冷靜,不要慌張。掌握正確的現場緊急處理方法至關重要。”張學崢指出,要記好“沖、脫、泡、蓋、送”五字訣:
一是迅速將燙傷部位在冷水下沖洗,迅速降低燙傷部位溫度,減輕熱力對皮膚的持續損傷,注意沖洗的壓力不宜過大,盡量保持皮膚完整性;
二是用剪刀小心地將燙傷部位的衣服剪下,避免強行撕扯加重傷口損傷;
三是把燙傷部位浸泡在水中15~30分鐘,進一步緩解疼痛;
四是用干凈的毛巾或紗布覆蓋傷口,防止感染;
五是緊急送往醫院進行專業救治。
張學崢表示,預防勝于治療。家長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時刻留意潛在燙傷風險,為孩子創造安全的生活環境:將熱水壺、熱鍋等高溫物品放置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使用有安全鎖的熱水瓶;孩子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調好水溫后再讓孩子進入浴盆;教育孩子不要隨意觸碰廚房的灶具和高溫容器;在餐廳用餐時,避免將熱湯、熱茶放在孩子能夠到的桌沿;帶孩子泡溫泉或接觸其他熱水設施時,提前測試水溫,全程陪伴孩子,不讓孩子離開視線。平時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通過講故事、看動畫等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燙傷的危害和預防方法,增強安全意識和自保能力。
供稿丨急診科 林航 宣傳部 湯雪
一審丨急診科 邵啟兵
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
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