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微小垂體瘤讓湖南湘潭市的劉帥(化名)陷入了雙目失明的困境。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劉帥經歷了從保守治療到決定手術的艱難抉擇。幸運的是,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主任敬前程帶領團隊,通過精準的鼻內鏡手術,成功為他切除了腫瘤,重燃了劉帥再見光明的希望。
劉帥今年42歲,是湘潭市某單位職工,生活規律,身體素質較好。半年前,他的左眼視力開始逐漸下降,直至失明。在當地眼科醫院就診后,檢查發現顱內垂體部位存在一個直徑不足1厘米的微小腫瘤。面對手術風險,劉帥選擇了保守治療,但遺憾的是,右眼視力也隨后出現了明顯下降,最終僅剩微弱光感。
經過多家醫院的輾轉求治,劉帥來到了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找到了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敬前程。敬前程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解釋了垂體瘤導致視力下降的原因,并詳細闡述了手術的必要性及潛在風險。在充分溝通和安撫后,劉帥決定接受手術治療。
2024年12月16日,敬前程帶領科室鼻顱底外科團隊,在全麻條件下為劉帥實施了鼻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術中,團隊運用精湛的技術,成功切除了腫瘤,并使用自體大腿闊筋膜和帶蒂鼻中隔黏膜瓣重建了顱底。術后,劉帥恢復良好,未出現腦脊液鼻漏、顱內出血及其他神經內分泌癥狀,視力也有了明顯好轉。術后,劉帥恢復良好,視力顯著改善,這一案例不僅彰顯了醫院鼻顱底外科技術的精湛,也提醒了公眾對垂體瘤這一潛在健康威脅的重視。
敬前程介紹,垂體瘤作為一種生長緩慢的良性腫瘤,可分為功能性和無功能性兩類。功能性垂體瘤會過度分泌激素,導致內分泌失調癥狀;而無功能性垂體瘤雖然不分泌或分泌量不足以引起明顯癥狀,但腫瘤體積增大時會壓迫周圍結構,引發視力下降、視野缺損、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垂體瘤的診斷依賴于患者的癥狀、體征、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其中,垂體的增強MRI檢查是診斷垂體瘤的首選方法,能夠清晰顯示垂體是否存在病變。此外,完善相關激素水平檢查也有助于明確腫瘤的功能性。在治療方面,垂體瘤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對于某些功能性垂體瘤,藥物可縮小腫瘤體積、緩解癥狀;而對于較大的腫瘤或藥物治療無效的腫瘤,手術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目前,鼻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已逐漸取代傳統開顱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該院鼻顱底外科團隊已成功開展多例此類手術,標志著該院在鼻顱底外科技術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敬前程提醒廣大市民,如遇到不明原因的視力下降、頭痛、惡心、嘔吐、腦脊液鼻漏或內分泌紊亂等癥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引發嚴重并發癥。
供稿丨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 康曉明 宣傳部 高琳
一審丨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 敬前程
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
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