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主任,朱爺爺又來看你了!”11月6日上午,我院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病房醫生辦公室來了一名拄著拐杖的八旬老人。老人姓朱,六年前因為非常嚴重的冠心病在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接受了心臟搭橋手術,科室副主任、主任醫師楊繼承是那次手術的主刀醫生。
“您老人家又大老遠來看我們,身體要緊,有事情就給我打電話,微信、視頻都可以。”楊繼承說。
“你們可是我的救命恩人,我無以為報,只能每年來看你們一次,聊表心意。”朱爺爺說。
聽到朱爺爺樸實無華的話,楊繼承心中無比感動。六年來,不僅朱爺爺不忘救治之情,楊繼承的心中也多了一份對朱爺爺的牽掛,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雙向奔赴”,讓整個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感到格外溫馨與珍貴。
2017年1月10日,83歲的朱爺爺因為活動后胸悶氣急嚴重入院,冠脈造影顯示他心臟的左主干加三支血管全部發生病變,情況復雜且嚴重,已經沒有辦法做微創介入治療,挽救老人生命唯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風險系數更高的心臟搭橋手術。可是心臟搭橋手術的危險系數不可忽視,并且朱爺爺已是83歲高齡,有8年的冠心病史,還是孤立腎患者,腎功能不全,住院期間還發生過心絞痛,歷經緊急搶救才脫離危險,手術風險無形中加大。做還是不做?
得知自己的病情,朱爺爺向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袁躍西以及楊繼承表示:“我83歲了,老伴已去世,兒子也有家庭,我一直一個人生活,現在我心絞痛反復發作,真的很痛苦。如果不手術,我無法想象我今后的生活會是怎樣,我知道兒子的擔憂,也理解醫生的為難。醫院已經很關心我了,那么多的醫生為我會診,我都記在心里。所以袁主任、楊教授,我請求你們給我做手術。我自己簽字,即使手術失敗,我也不遺憾,就當最后對醫學做了一點貢獻。”朱爺爺的一番肺腑之言,讓袁躍西和楊繼承感動不已。經過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全體討論,一致決定與老人一起“背水一戰”,由楊繼承為主手術團隊為朱爺爺實施心臟搭橋手術。
術前,楊繼承手術團隊反復研究患者的既往病史,現病史,制定切實可行的手術方案,規劃最佳手術方式及路徑,并推測手術中、手術后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擬定應急方案等。2017年1月20日,楊繼承及手術團隊為朱爺爺施行全麻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手術經歷四個小時后成功完成,朱爺爺轉危為安,轉入監護室繼續后續治療。經過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和康復治療,朱爺爺在術后第八天順利出院。
楊繼承介紹,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就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近端和遠端之間建立一條通道,使血液繞過狹窄的冠脈而到達遠端,如一座橋梁使公路跨過山壑江河一樣暢通無阻,形象地稱在心臟上架起了“橋梁”,稱為“搭橋術”。傳統的搭橋手術需要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心臟停止跳動的情況下進行,對病人存在一定的風險。而非體外循環,在心臟跳動的情況下手術,可以明顯減少對病人的損傷,術后也恢復更快。不過這種手術方式難度加大,對主刀醫生及團隊有著極高的要求。醫生需預計患者心臟跳動的幅度和頻率,迅速準確地開展手術。同時,吻合過程中,每一步操作都必須縫合嚴密、精準無誤,保證吻合的血管通暢。
2017年5月16日,手術4個月后,朱爺爺已經可以生活自理,走路步伐矯健。他親自帶著一副定制的“攻堅克難,勇于擔當”的錦旗來到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感謝救死扶傷的手術醫生,還帶了兩大包“大白兔奶糖”來感謝如孫女一般的護士們。
從那一年起,朱爺爺每年都會“如約”地來醫院看望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的醫生護士們,即使是疫情期間進不了醫院,也要打來電話關心大家。今年,朱爺爺終于又能親自來醫院看望大家,他特別高興地說:“明年我90歲,我要繼續‘身體倍棒’地來看你們。”
看著朱爺爺告別離開的背影,楊繼承說:“一朝行醫,一生赴救,初心不忘,使命在心!”
供稿丨黨委辦 秦璐 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 孫承歡
一審丨黨委辦 朱文青
二審丨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 楊繼承
三審丨黨委辦 李晶
醫德醫風和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舉報:
一、電話:0731-85667861
二、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平臺:長沙市中心醫院官網
四、郵寄地址:長沙市韶山南路161號長沙市中心醫院安全辦,郵編:410004
五、來訪接待:長沙市中心醫院安全辦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