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院關節外科、運動醫療、骨病科,副主任李良軍是科里最受歡迎的80后骨科醫生之一。按照患者的原話:“李醫生長得斯文白凈,待人又謙和有禮;醫術更是精湛,做手術很利落,是值得信賴的好醫生。”
2008年,從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骨科碩士畢業的李良軍選擇了長沙市中心醫院骨科,最吸引他的是醫院正在積極發展關節鏡微創技術,與他在學校的學科專業方向一致。初到骨科,李良軍勤奮好學又銳意進取,整天待在病房里,鉆研專業醫學書,仔細觀察患者情況,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住院醫師”。骨科主任陳先禮十分欣賞這位年輕醫生對骨科學的“事業心”。2013年,有五年臨床經驗和關節鏡基礎的李良軍被推薦到中國運動醫學的“殿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進修關節鏡微創技術。
進修歸來,厚積薄發
全面精進關節鏡微創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
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進修回來后,李良軍將學到的先進的關節鏡微創技術全面應用于膝關節損傷的修復和重建,同時開展關節鏡在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的應用。
在長沙讀書的22歲大學生蘇恬(化名)到蹦床游樂場時,在一次彈跳中落下時左膝意外撞到蹦床外的金屬圍欄,當場痛得無法動彈,被送到我院骨科門診就診。通過核磁共振檢查顯示左膝關節主要的4根韌帶全部斷裂,髕股脫位,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后方的神經血管也遭到挫傷。
考慮到患者年輕,手術后還需進行正常的體育活動,為盡量讓患者受到最小的創傷,李良軍及骨科團隊為她制定了個性化手術方案,并根據全面評估決定分兩期實施。第一期手術,李良軍為患者實施了左膝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修復、關節清理、內側副韌帶縫合修復、髕股脫位松解縫合修復術。術后復查磁共振見到原來脫位的髕骨完全復位,半月板形態恢復正常。待患者恢復后再行第二期手術——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重建術。術后,患者蘇恬完成了系統的康復鍛煉,關節恢復良好,體育運動基本不受限。最讓蘇恬感到滿意的是手術的傷口非常小,對愛美的她來說是最佳的治療結果。
李良軍介紹:“與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關節鏡手術的優勢在于它只需在很小的創傷下就可以實施高難度的手術,并且康復快,效果好。這是關節鏡的魅力,同時也是難度所在。”李良軍描述,關節鏡手術是在關節表面打幾個小洞,將關節鏡放入關節內直接觀察關節內形態和病變,不會把關節腔打開暴露;同時,醫生借助關節鏡的監視,可以清晰觀察到關節內的損傷和病變,然后在鏡下通過各種專用器械來完成修復和重建。關節鏡下觀察和明確關節內的損傷和病變,是關節內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讀博深造,美國求學
潛心鉆研關節鏡,解鎖更多運動醫學高精尖技術
2013年,李良軍順利考上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骨科博士,繼續深造,學習更多運動醫學的高精尖技術。2016年,李良軍又被選拔為長沙市首批優秀青年醫生,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波士頓Tufts Medical Center接受為期3個月的運動醫學前沿技術的學習。
李良軍表示,當前骨科治療的主流理念是“微創”和“快速康復”,而關節鏡一直都是骨科微創的硬核技術。自從關節鏡在科室推廣,技術日益嫻熟、手術難度也一點點突破,李良軍潛心鉆研關節鏡技術,在原有的膝關節鏡的基礎上又開啟了更多新技術,其中肩關節鏡技術成為科室新特色。
2016年3月,骨科收治了一位60歲、因右肩關節疼痛堅持甩手鍛煉而導致肩袖損傷的女性患者。來門診就醫時,患者表示右臂已經無法抬起,經過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為右肩巨大肩袖撕裂。
李良軍告訴患者和家屬,肩袖是指包繞在肩膀周圍的四塊肌肉,由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組成,共同維持肩關節的各項活動。巨大肩袖損傷是指多根肩袖撕裂(≥2根)或肩袖撕裂口寬度在5cm以上。李良軍指出,肩袖一旦發生撕裂基本不存在自我愈合的可能性,需要盡早手術治療,否則裂口將會越來越大,甚至不能修復。
患者和家屬同意了手術,但是手術難度非常大。由于患者的肩袖撕裂口很大,肩袖肌腱回縮,肩袖肌肉也有萎縮,單純行手術縫合肩袖撕裂會有縫合張力過大的風險,導致術后出現復發再撕裂,并不是最佳手術方案。李良軍為此思考了很久,查詢了大量的臨床文獻,直到瀏覽到美國運動醫學雜志新發表的一篇關于補片橋接治療不可修復巨大肩袖撕裂的醫學論文。李良軍仔細研讀,評估了手術的可實施性,又向科室主任丑克進行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匯報。經過科室討論,大家決定全力保障施行這次關節鏡下補片橋接手術,那時,湖南省內還沒有同行做過這種手術。
在關節鏡下,李良軍利用患者自體闊筋膜組織制作成的補片與肩袖殘端縫合,再將補片固定于原肩袖止點。手術做到了低張力性重建肩袖組織,屬動態穩定性重建,有利于減輕術后疼痛、提高愈合率。術后,在康復醫學科等多學科協作下,患者的肩關節功能很快得以康復。這次手術也是湖南省首例關節鏡下補片橋接治療不可修復巨大肩袖撕裂的成功手術。
敢于創新,緊跟前沿
率先開展關節鏡技術在關節外的臨床應用
2021年7月24日,我院舉辦首屆運動醫學論壇“關節鏡技術在關節外的應用主題研討會”。學術會上,在科室團隊的支持下,李良軍進行了現場手術直播演示,呈現了二臺關節鏡下臀肌攣縮松解手術,手術流暢,技術嫻熟,獲得了現場專家的一致贊賞。
據了解,李良軍從2013年開始在市級醫院骨科中率先開展了關節鏡下臀肌攣縮微創松解手術,這是應用關節鏡技術在關節外治療的“優秀代表”。科室同事和省內同行親昵地稱他為“臀肌攣縮小王子”。
走路呈“外八”,姿勢像企鵝;翹不了二郎腿,雙膝要兩側分開才能下蹲……這都是患了臀肌攣縮癥的表現。李良軍解釋,臀肌攣縮癥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的變性、攣縮,使患者髖關節功能受限,表現出特有的步態、體征。常見的病因有臀部反復多次注射、瘢痕體質、遺傳因素、外傷、感染等。
“2013年之前,湖南省各大醫院治療這種病大多還是開展傳統的切開手術,不僅創傷大,恢復慢,傷口還不美觀,使得省內大量臀肌攣縮癥患者選擇遠赴北上廣的醫院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法。”李良軍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病的治療前景,開始認真學習關節鏡下臀肌攣縮微創松解手術。經過精心準備,李良軍為22歲的女大學生、臀肌攣縮癥患者劉群(化名)實施了關節鏡下臀肌攣縮松解術,僅在臀部打了2個小洞,借助射頻氣化刀將其臀部攣縮的纖維組織切開。術后第二天,劉群就能正常進行下蹲活動。再經過康復練習,劉群的“外八字”步態也恢復正常。很快,在湖南省臀肌攣縮癥患者的圈子里、QQ群、微信群里,長沙市中心醫院骨科醫生李良軍開展的關節鏡下臀肌攣縮微創松解術,其“創傷小、療效好、傷口美觀”的好口碑越傳越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省內外病友慕名前來手術,成為了我院骨科特色技術之一。當前,李良軍已經成為中南六省地區完成該手術數量最多的醫生之一,為大量臀肌攣縮患者解除了困擾。
李良軍說,鉆研關節鏡技術一路走來,每一例關節鏡手術對于他都是一個課題,一次學習,一種難得的探索與發現。每次解鎖新技術,他都會將案例、心得寫成科研論文進行發表,或是在運動醫學論壇中積極與全省全國的骨科精英進行交流和深入探討。同時,李良軍還善于將臨床診療中的疑難問題結合文獻進行探索和思考,獲得多個省級科研課題的支持,是我院最年輕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之一。對于骨科學,李良軍有強烈的“事業心”,這份“事業心”正是他撬起成功的支點。
記者 秦璐
醫德醫風和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舉報:
一、電話:0731-85667861
二、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平臺:長沙市中心醫院官網
四、郵寄地址:長沙市韶山南路161號長沙市中心醫院安全辦,郵編:410004
五、來訪接待:長沙市中心醫院安全辦辦公室